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区上空救命“神鹰”

(2008-05-21 09:52:32)
标签:

军事

分类: 事件篇

  灾区上空救命“神鹰”

   5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国陆军航空兵相继投入多个航空兵团近百架直升机不分昼夜地飞行在灾区上空,他们侦察灾情,运输物资和伤病员,成为救灾队伍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空中轻骑兵。而事实上,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执行飞行任务,每一位飞行员时刻都行走在生死边缘。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团长余志荣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记者出镜:朱萍  早上飞行员开会现场,每天早上8点开始,开始接受任务,今天的情况特殊,因为天气的原因,待命时间较长……

 2008520成都小雨,成都军区某陆航团三架直升机先期飞抵灾区上空进行侦察。上午9点,其中一架直升机突然与塔台的通信中断,正在指挥的陆航团团长余志荣发起了脾气。那么这架飞机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

通信中断就意味着飞行员与地面失去了联系,这让塔台的每个人都非常担心。而停机坪上几十架直升机正蓄势待发,马上要奔赴汶川等重灾区,执行物资输送、转运伤员和投送救援兵力任务。

一架直升机与塔台失去联系,将直接影响当天的飞行计划,余志荣着急的心情大家都可以理解,半个小时后,三架直升机安全返航着陆,并很快查明通信中断的那架直升机是因山区屏蔽而造成短时中断,没有任何飞行故障。

记者出境:(早晨灰蒙蒙,能见度差,听天气预报,中午后可能有阵雨,更加影响飞机飞行……)

这一天虽然是阴雨天气,但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下,陆航团还是制定了出动15架直升机的飞行计划。塔台指挥室里陆航团长余志荣开始紧张的指挥调度。

49岁的余志荣是一名羌族特级飞行员,他的家乡就在灾区汶川,地震发生后,余志荣至今还未能与他的家人取得联系。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到两小时,余志荣就和战友们紧急飞往灾区,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他们迅速飞到汶川、北川上空,拍摄大量的图片、录像,为前线指挥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直升机上,余志荣无限牵挂地望着生他养他的故乡,此时美丽的汶川正遭受着大自然的无情摧残,余志荣多想得知家人的音讯,而仅仅一个多小时,在迅速完成侦察任务后,他就紧急返航,把重灾区情况报告给抗灾指挥部。

由于汶川是高山峡谷地形,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里,只有直升机才能最快赶赴灾区,进行转运伤员、投送救援兵力和运输物资。

然而地震发生的第二天,由于暴雨,直升机根本无法到达汶川。

等暴雨过后汶川上空却依然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余志荣试图在极其险恶的飞行条件下飞赴灾区,但连续几次都不得不被迫返航。

514日,余志荣终于驾驶直升机在汶川着陆。

而此刻,灾区群众也在急切地盼望着他们的到来,对于受灾群众来说,这些飞翔在高空的“神鹰”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生命之舟”。也许余志荣的父母亲人就在这些人群里,在与父母失去联络日子里,亲人们,你们是否平安?一贯沉着冷静的余志荣内心其实并不平静。

这是拍摄于2006年的资料,记录的是余志荣为西藏墨脱边防官兵运送物资的飞行。资料中余志荣的形象精神饱满,而现在的他看上去多少有些焦虑和疲惫。

陆航团长余志荣在抗震救灾一线的这几天,到底是怎么度过的呢?

在往返灾区的直升机里,药品、食品这些救命物资装满了机舱,而直升机在高海拔山区飞行,由于空气稀薄发动机动力不足,载重量越大就越不好操纵。但为了让更多的灾区群众得到及时的救援和帮助,飞行员们往往把最大载重量为3吨的直升机装载到极限。

这是从成都飞往汶川县映秀镇的一条近100公里的航线,对于这条航线,连续几天余志荣已飞行过数十次,但山谷里雾气弥漫,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却让每一分钟的飞行都充满风险。

汶川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在高压云层下,空气的气流变化随时可以让任何飞机直接失去控制撞向高山。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西部高原,从12日地震发生以来,中国陆军航空兵部队屡创奇迹。

高山峡谷间,有些沟谷的最宽处只有两百多米,窄的地方仅有七八十米,而像这样的地形几乎绵延了整条航线。

519日这一天,二十分钟飞行后,位于汶川西南的映秀镇已近在眼前,从直升机向下俯视,昔日风景秀美的映秀瓦砾遍地,劫后余生的群众亟需救援物资。

直升机在映秀镇降落,一箱箱食品和药品被搬下飞机。而在几天前,这里的地形环境却很难降落。

此刻直升机的旋翼仍在转动,对于这些受伤群众来说,转入大医院救治已刻不容缓。分秒必争,陆航团的官兵们早已忘记了连日来的劳累和疲惫。

一个个简易担架被抬上直升机,一个个受伤人员被安置在直升机机舱,他们将随着直升机的起飞获得更好的救治。

然而飞行不久,余志荣就发现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大面积的乌云遮住了前方的航线,穿云飞行,很可能发生直升机与山体相撞的事故。而如果返航,等待天气好转,已经被困多天的重伤员的救治将被拖延,想到这些,余志荣果断决定下降高度穿越山谷飞行。

然而这时一股强气流猛烈袭来,直升机不停地上下颠簸,并以每秒十米的速度从400多米的山谷上空一下子下降到了70米。危急之中,沉着冷静的余志荣果敢应战,驾驶直升机最终安全抵达成都。

当余志荣一次又一次飞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的时候,当他在塔台指挥调度的时候,忙碌中他似乎忘记了自己身处灾区的家人。 

直到520日,余志荣还未能与亲人通话,但当地政府向他传来了家人平安的消息,我们也祝愿昼夜奋战在抗灾一线的余志荣能够早日与家人取得联系。

截至520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飞行477架次,向灾区运送各类救灾物资188吨,转送伤员737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