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军事纪实
军事纪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827
  • 关注人气:4,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击“ 4、28”胶济铁路惨剧现场

(2008-05-12 13:28:15)
标签:

军事

分类: 事件篇

直击“ <wbr>4、28”胶济铁路惨剧现场

胶济铁路两列客车相撞

直击“ <wbr>4、28”胶济铁路惨剧现场

推土机将脱轨车厢推离

直击“ <wbr>4、28”胶济铁路惨剧现场 

 医院全力组织救援

    2008428,在胶州铁路周村至王村段,由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列车与烟台开往徐州的5034次列车迎头相撞,两列火车共十四节车厢脱轨颠覆。事发后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怎样奋勇救援?他们又面临着什么重重困难?央视七套《军事纪实》5月13、14日20:03分播出《胶济铁路大营救》上集(下集)  

 

428凌晨441分,一声巨响把睡梦中的人们惊醒。在胶州铁路周村至王村段,北京至青岛的T195次列车,第9节至第17节车厢脱轨,冲入并行的另一条铁轨,与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列车迎头相撞,两列火车共十四节车厢脱轨颠覆的重大灾情在瞬间突发。

凌晨的旷野中,数百名旅客孤单无助地陷入一场巨大的危机之中。车祸过后,现场一片狼藉,四处散落着列车残骸和旅客行李。一时间,飞来横祸让大家不知所措。这时,T195次列车旅客邵晖很快从惊恐和慌乱中清醒过来,他马上拨通了120急救中心的电话。

凌晨443分,列车相撞两分钟后,解放军第148医院接到了淄博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呼救电话。

灾情就是冲锋号,仅仅3分钟后,解放军第148医院的第一辆救护车就紧急开出。然而由于事发地点位置偏僻,并且报信人为外地旅客,无法准确告知具体地点,救援行动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心情焦急的军医路志新并没有慌乱,他耐心地拨通了报信人的电话。

路志新一边与事故现场保持联系,弄清确切的事发地点,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一边抓紧时间向上级汇报。

凌晨510分,距列车相撞不到半个小时,解放军第148医院的救护车就及时赶到了事故现场,成为第一支到达现场的救援力量,一场救助人民群众生命的大决战正式打响。

事故现场铁轨已经扭曲变形,共有十四节车厢脱轨,其中十一节车厢翻下路基,仅车厢外就有上百名伤员急需救治。看到解放军赶到现场,受伤旅客纷纷涌来。

情况万分紧急,148医院的医护人员来不及多想,就立即依据检伤分类标准,按照受伤旅客伤情的危急程度,着手救助。

战斗刚一打响,就是惊心动魄的紧张。每一秒钟都与一个生命的存亡息息相关,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

按照常规,一辆救护车只能拉一位危重伤员,这时到达现场的救护车数量有限成了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于是路志新立即向120指挥中心进行汇报,请求增援。

伤员非常多,他说已经派了8辆。我说还不够。如果不能把重伤员及时送到医院抢救,他们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此时,没有登上救护车的伤员都显得非常焦急。

最后,只能搭载一位危重伤员的救护车,一共搭乘了八名受伤旅客。

十万火急,人们群众的生命正蒙受着巨大威胁。接到事故报告后,济南军区领导果断下达命令,要求附近部队,紧急出动,全力以赴抢险救灾。武警山东总队、武警山东消防总队的官兵也火速赶往事发现场。

接警后短短二十分钟,武警淄博消防支队支队长张元祥和离事发地点最近的三中队便率先赶到了事发现场。

如此大的火车相撞事故,现场却非同寻常地安静,反常的迹象让张元祥的心里有了不祥的预感。

事故现场铁轨上横卧着三节车厢,铁轨一侧有九节车厢散落在田间,另外两节被甩到铁轨的另一侧。十四节脱轨车厢中除一节行李车厢和一个火车车头外,其余全是旅客车厢,并且多数是硬卧和软卧车厢。这些车厢内部大都已经严重变形,很多旅客被卡在卧辅之间,根本没办法自行逃生。

淄博是一个石油化工城市,驻地武警消防部队制定了严密的处置重大事故的预案,对于各种救援行动经验丰富。但是眼前的情况却是支队长张元祥从事消防工作30多年来从未遇到过的。

此时,张元祥清醒地认识到,越是情况危急,越要保持清醒和冷静。在迅速对现场进行查看之后,张元祥立即下达了三道命令。

时间就是生命,旅客晚出来一分钟就可能增加一分生命危险。能够早出来一分钟,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

然而巨大的火车车厢上的钢铁构件为官兵们破拆救援造成困难的同时,更带来了巨大的危险。此时,武警消防官兵已经顾不上车厢部件松动带来的隐患和心理上的恐惧,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与死神赛跑,救活每一位可能生还的旅客。

由于列车发生侧翻,要想营救出被困的受伤旅客,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在侧翻的车顶上打开一个缺口,然后再把伤员救出来。

然而,由于车厢内空间狭小,列车发生侧翻后更是严重挤压变形,救援官兵进入到车厢内部后发现几乎没有立足之地。搜索和救援工作异常困难。

侧卧的列车车厢整整有四、五米高,进出车厢必须通过梯子,但紧急情况下,这种工具的数量远远不够。于是,救援官兵急中生智,他们就地取材,把床单和被褥都当成了救援的工具,甚至连自己的腰带也拿来救助伤员。

由于这名受伤旅客年龄较大,并且他的腿部明显重伤,因此官兵们在把他从车厢内部拉出来时费尽了周折。而正当救援官兵准备把他往下抬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突然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