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军路上为何暗藏“杀机”?

(2008-05-09 10:05:48)
标签:

军事

分类: 演习篇

精彩节目预告

     一支大规模摩托化部队日夜兼程,看似坦途的来自空中地面的打击,演绎现代战争烽火。在应急作战和后勤保障的实兵演练中,骁勇官兵将怎样突破重围?央视七套《军事纪实》5月12日20:03分播出《千里行军路

正文

    字幕:陕西省咸阳郊外

据说当年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游历到北疆时,被一条铺设在崇山峻岭之上的大路深深地震撼,并在他撰写的《史记》中有所描述,这条路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修建于秦朝,当时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秦人在后勤保障方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史书记载: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平均每消耗一百九十二石粮食才能剩下一石供应军队。

  为了彻底解决后勤保障问题,秦始皇决定修建了一条七百多公里长的直道,这样骑兵部队仅用三天三夜就可以到达与匈奴激战的战场,为日后秦帝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秦直道”早已成为历史,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遍布全国。如何在这些四通八达的公路上完成战时投送部队和后勤保障任务?近似实战的条件下又会遇到什么新的问题?20078月,一支摩托化部队从我国南方某地出发,在高速公路上进行了应急作战和后勤保障的实兵演练。

现场:

解放军某部部队长 万苏晋

现在的作战时间是二十一世纪某年8198时零零分,接到了集团军进入二级战备命令,增强官兵的防范意识,确保全装出动。

现场:

保持行政队形,确保行程安全,此次活动时间长,距离远,我们一定要发扬我军不怕吃苦的精神,英勇顽强,连续作战,坚决完成任务

总后军军事交通运输部部长 赵占平

一旦实施应急作战,首先考验的就是军交运输保障。我们努力把保障部队机动作为军交运输主力的头等大事来进行思考和筹划,突出高强度快速机动,突出应急精英的后勤综合保障,突出复杂变速环境下对部队机动的保障。

   按照演练的布置,这次某摩托化部队的行动,是昼夜连续行军,在三天的时间内,他们将在南方某地二十八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行进一千一百五十多公里,穿越二十五个县市。指挥员们十分清楚,他们不可能像两千多年前“秦直道”上的秦军那样,畅通无阻的行进。因为这次演练部队将要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困难。

解放军某部副部队长 廖正荣

困难一个是沿途的道路很复杂,通过经济开发地区,第二个就是高温酷暑的天气,对于官兵的体力消耗也非常大,第三就是对车辆的技术保障,特别是对司机驾驶员的心里素质,因为他驾驶能力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而在演练中早已设定的那些战时有可能遇到的敌情,更要求演练部队指挥正确,处置快捷,稍有犹豫或不慎都将造成重大的损失。

解放军某部参谋长 顾成学

将主要面临四种敌情危险。一是敌卫星空中侦查。二,敌特侦查破坏袭扰。三是敌电子干扰。四是限制打击在取得局部至电子战的情况下,可对我地区实施空中突袭。

这次长途行进演练,正值南方酷暑台风多发的季节,一会儿是晴空万里暑热难当,坐在卡车车厢里,人就像坐在蒸笼里,汗流浃背,一会儿又阴雨绵绵,潮气袭人,官兵们全副武装,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解放军某部战士 梁基开

就坐在车厢后面,路况也不好,浑身都痛,手脚都发麻。反正总觉得身体上不适应,适应不过来。

解放军某部副部队长 廖正荣

对于官兵的体力消耗也非常大,一坐就是一天,他也是一个大的体力消耗在车上。

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部队不间断地走了一天,为了节省时间,战士们吃饭都在车上。

放军某部副部队长 廖正荣

通常我们像这种远途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吃干粮,干粮我们通常携带三十份到五十份,第二个是光吃干粮他对部队体力保持还是不利的,所以一旦到了大休息地点,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还是制作热食。

为了让官兵吃上可口的饭菜,到晚饭时间,通常也是部队中途休整时间稍长一点的时候,炊事兵们都要急行军,赶在大部队的前面到达临时休息地点。

解放军某部助理员 吴嵩

一路上连续机动了将近十个小时,到了驻地以后碰上下大雨,但是我们战士一点都没有来得及休息,绝大多数,因为我们车辆装备比较多,人数比较少,绝大多数操作员都是驾驶员,在路上长途驾驶,到了驻地以后没有休息。

傍晚时分,部队到达某临时休息地点,负责后勤保障的炊事兵们顾不上旅途劳累,支起了一顶顶防雨帐篷,又把锅灶搭了起来,为劳累一天的官兵们生火做饭

解放军某部副部队长 廖正荣

就是保障官兵能够吃上饭菜,他对我们军需的保障也是需要非常高的,临时展开,临时做出热食保障出来,四十来分钟时间,他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这一天晚上,炊事兵们要做的是六菜一汤,然而他们到了临时休息地点才发现,一个巨大的困难等待着他们。

解放军某部助理员 吴嵩

我们刚开始到这个作训场(休息地)的时候是没有自来水的,一个方法是采取用野战供水取水。

所谓野战供水取水,就是官兵们在休息地周围寻找水源,并把水蓄满水车,以便随时取用。在离临时休息地点两公里远的地方,大家发现了水源,经过检验,这里的水质达到了取水要求,通过煮沸完全可以饮用。这一天的取水量是六车,有了水其他问题对于炊事兵来说不在话下,半个小时后六菜一汤就做好了,而这些做饭的炊事兵却已经连续十多个小时都没有休息了。天渐渐黑了下来,越来越多的军车陆续到达临时休息地点吃饭休息。经过近五十分钟的休整,官兵们在夜色中又踏上了征途。

解放军某部副部队长 王郡里

这种机动他必定是高强度的,昼夜连续实施的,对人的心理体力,精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夜间开车视线不如白天清晰,要求驾驶员注意力更加集中,即便是坐车的官兵们,经过一天的奔波,这时也都感到特别疲惫了。

解放军某部战士 梁基开

浑身都是酸痛,因为本来是坐后面,坐后面有一些过那路况不是很好就有一点冲力。

天渐渐亮了起来,从前一天上午出发算起在近二十个小时中,车队已经行进了六百多公里的路程,如果照这样的速度行驶,预计三天行使一千五百多公里的任务肯定能够完成,部队将会按时抵达集结地点。然而就在这时,周围突然传来了两声巨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