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天里的金达莱》

(2007-12-19 15:22:49)
标签:

军事/谈兵

                       《秋天里的金达莱》

为了理想,她曾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八年的求学之路,她曾经历过一段怎样的骨肉别离?无人喝彩的未来蓝图,她又创造出了怎样的奇迹?

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军事纪实》12月20日周四20:03分首播

 

《秋天里的金达莱》

                             

            洪延姬在实验课上指导学生

画面:北京火车站拥挤的人群~~

200796,是新生开学的日子。在北京火车站的出站口,一对夫妇刚送走他们远去外地读大学的女儿。尽管早就答应过女儿考上大学后一定会送她到学校,但这一次他们又失约了,因为妻子研究长达七年的科研课题正处在最后的攻坚阶段,而丈夫要在身旁陪她度过这一段最关键的路程。

不过像这样的站台分别,对女儿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事儿了,因为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了这种分分合合的日子。这对送行的夫妇是北京装备指挥技术学院的教授洪延姬和她的爱人金星。

洪延姬,北京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基础部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朝鲜族家庭的她,家里有八名成员是军人,在洪延姬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想做一名军人的心愿。 

然而,要想实现从军的理想,对于洪延姬来说却是历尽了艰难。高中毕业后,她并没能如愿被军校录取,而是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年后的1983年,大学毕业的洪延姬成为延边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师。那段时间,她常常是一边教书一边读书,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等待再有报考军校的机会。

不久,洪延姬和她的恋人金星结婚了。金星是她的初中同学,也是她在延边大学的同事。然而他们的婚礼却非常简单,婆婆给她置办嫁妆的彩礼,她只是用来买了两台进口录音机,这一举动曾让家人十分不解。

在婚后的第二年,洪延姬生下了女儿金婷,三口之家的日子过得甜甜美美,尽管当时的工资并不是很高,但是他们在平淡中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温馨。

作为一名教师,洪延姬深知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一生影响深远,对于女儿的教育,她和爱人花费了一番心思。她希望孩子从小能养成独立的习惯,不要过多依赖父母。在女儿只有一岁半的时候,就可以独自去幼儿园了,这不能不说是她创造出的一个奇迹。

1990年,就在女儿刚满三周岁的时候,一则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消息,让对军校情有独衷的洪延姬和爱人再次燃起了求学的渴望。

他们很快做出了决定:放弃工作,报考军校的硕士研究生。在仅有的一个多月的考研复习中,洪延姬和爱人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每天的学习对他们来讲是最快乐的时光。望着那条通向城外的小路,他们对明天充满了新的希望。

 19916月,洪延姬和爱人以优异的成绩双双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而那一年的站台离别,对他们来说却是最刻骨铭心。

从那一次的站台离别,到此后长达八年的求学时间中,洪延姬和爱人每年只有在春节回家的时候才能和孩子相聚,而关于孩子的成长情况,他们也只能从家里寄来的信件中进行了解。

朝鲜族的小姑娘最喜欢荡秋千了,不过在洪延姬老家的院落里,女儿的童年都是一个人在秋千架上度过的。而在数千里之外的军校,洪延姬抓紧了所有的时间进行学习。每次放寒假回来,她都要背着电脑穿梭在长沙至延边的列车上,那台重达数十斤的“386”中存储的都是她日积月累的学习资料。每当回想起这段经历,爱人金星都会时常感慨说:我妻子的这个“博士”真是背出来的。

1997年,洪延姬和爱人金星博士毕业。面对很多地方单位高薪的聘请,他们都一一谢绝了。在他们的信念中,教师和军人的职业是他们终身崇敬的。于是,他们选择了去北京装备指挥技术学院任教。直到这时,女儿才从家乡接到了北京,这张照片就是当年一家三口初到北京时的合影。

对于从国内高校分配来的博士高材生,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准备把洪延姬安排到学校当时最好的科研室搞科研,这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应该算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然而,洪延姬却主动提出到学校的基础部教授物理课,这样的选择让很多人感到十分不解。

而对于从事基础课教学,洪延姬却始终坚持了自己的观点。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呢?

          在洪延姬看来,她花费八年时间攻读的物理学应该最先应用到课堂上,毕竟自己还算年轻,从事科研的机会以后还会有。在刚到基础部的半年时间里,洪延姬先从助教做起。她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听别人讲课。然而,她发现物理课堂中的现状并不像自己的想象的那样理想。

洪延姬决心改变这种物理课堂的现状。她认为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而这其中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们喜欢她并且信任她。

每次上课前,她都会花大量时间来备课。她觉得自己准备得越充分,课堂上才能有越好的效果。她的目标也很简单只有四个字:把课讲懂。

为了把课讲授得更好,她常常要花费很多心思去准备,在她的教案上,甚至对讲课时用到的语气和表情都做了标注。

 爱人金星成了她身边最好的参谋。每天在校园的小路上,洪延姬和爱人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讲课的事儿。两个人相依相伴的身影也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曾经一片沉寂的物理课堂,在洪延姬努力下一天天地出现了变化。她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让学生们对物理课越来越喜爱,有时甚至到了连她自己都无法想像的地步。

心血没有白费,这样的教学效果让洪延姬感到十分欣慰。而事实上,洪延姬对职业的热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了她在长沙读书时导师的影响。

如今自己已经成为博士生导师,洪延姬也想像导师那样做一个能对学生有影响的老师。所以对学生的培养,她就更加地倾注心力。在她看来,每一名学生的培养都蕴藏着成功的潜力。文明就是洪延姬从硕士一直带到博士的得意门生。而在求学的五年中,洪教授经常对他讲的一句话就是:五年之内,如果你成长不起来就是我的错。

教授留给学生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严。只要是她交代的任务,如果在实行过程中出现差错,她会是十分的严厉。

 在一次常规的实验科目里,洪教授确定文明为实验的总负责人。文明觉得对他来讲这并不是一件难事。于是他把实验的具体分工一一交代了下去,随后自己在一旁等待着实验结果,这个看似正常的做法却让洪延姬感到非常生气。

那一天,洪教授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把文明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这让当时的文明觉得很难接受。

为了给洪教授一个满意的答复,文明决定对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亲自论证。他要做到在每一个环节中,自己都是掌握信息最多的人。同事们都已经下班了,他还留在实验室里认真的做着论证。而这样的习惯,他一直保持到今天。

但凡洪延姬教过的学生都知道,洪教授尤其注重细节的培养。即便是学生们递交的一篇篇论文,她首先要看的不是论文的内容,而是最基本的行文格式和标点。

2001年,洪延姬向学校申请建立国内第一个“先进推进技术”实验室。这种科研项目在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发达国家才有探索。洪延姬的这个申请,受到了很多专家的质疑。

洪延姬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在此后的时间里,洪延姬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先进推进技术的论证中。为了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做实验,她把市区的新房退换后,搬到了校内的老房子居住。

尽管老房子距离工作室虽然只有一百米的距离,但洪延姬还是很少有时间回家,在很多个为论证加班的夜晚,她都是和同事们一起在实验室度过的。

对于每一次经过论证后的实验结果,洪延姬都会精心整理并装订起来。在她看来,哪怕这只是一个极小的进步,对未来国防事业的发展都会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在洪延姬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先进推进技术”的项目论证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的成果。而每每取得进展,她都不会忘记和学生们畅饮几杯以示庆贺。

在校园里,洪延姬最爱走的一条路就是那条从家里通往实验室的小路。很多个去实验室加班的夜晚,走在小路上的她都会觉得心情格外轻松,而这条只有一百米的小路在她的心中已不再是一段简单的路程。那些在这条小路上流逝的光阴,已经悄悄记录了她执着探索的脚步,她希望在这里留下的每一个足迹,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迈出一大步。而在她的努力下,目前,这项高端科研项目的建设不仅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也得到了国内二十几家科研单位的鼎力合作。2006年,洪延姬被授予全国名师奖。

在所有的花卉中,洪延姬最喜欢的就是曾经见证她一步步长大的金达来花,她说那是幸福和希望的象征。而此刻,在她心中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带领她的学生,用自己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把“先进推进技术”这项科研做下去,并能尽早地把这项技术应用到国防建设中。在这个有着些许收获的秋天里,她仿佛已经闻到了远方的金达来散发出的淡淡芳香和祝福,在这一刻,她要为自己祈祷:相信那不是一个梦,而只是一段旅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