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他他,怎么这样啊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年轻时,因为会试字体不工,由第一名落选为第二名,才使得他发奋书法,终在35岁时走上仕途,从此春风得意,青云直上。
这小子很精通为官之道,并利用职位狂敛财富,行霸乡里,做恶多端,十足的一个文化恶棍形象。同时他又扮清流,过着亦官亦隐的悠闲生活,以名士风流笑傲士林。
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官位升迁保证了他的地位;隐士生活为他赢得了名望,一个标准的伪君子、政治流氓,应了古人云:“入世出世打成一片,方有得心应手处”。
也许是他深谙中国文化市场的潜规则---名望与地位的相辅相成作用,才使得他努力混迹于官场,打造“知名度”,这可能是他的作品和声望得以传扬的根本原因吧。
值得称赞的是,他竟然好禅,这似乎是他真性情的流露处,也是他书画魅力的出处,是他的书画成就突破人格局限的真正原因吧。
他的字、画以及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
他的画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自立“南北宗”派,抬高文人画的地位,打击压制与他相抗衡的“浙派”。
他的书法也自立一宗,领一时风骚,以致“片楮单牍,人争宝之”,“名闻外国”。
他没有给后世留下一部书法专著,但有一些心得和主张,散见于他的题跋中,如:
“临贴如骤遇故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
“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一个有功名且在书画艺术和文物鉴赏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却是书画史上的有名恶棍,实在让人感到遗憾。
但董其昌现象在当代,很被艺术投机者追崇,董恶棍层出不穷,这不能不说是艺术界的尴尬憾事,也不能不说是中国书画市场让人失望的根本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