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正确的感知是我们认识事物实相的最基本条件,但是大脑的一些作用会影响我们观察外界实相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看到传送至视网膜的真实信息之能力,而非任凭“先入之见”告诉我们看到了什么。
大脑有一种作用,叫做“大小恒常性”,这种作用会混淆我们的感知,它会否决视网膜直接接收到的的信息,使我们“看到”符合我们既有知识的影像。
请你站在镜子前面,距离镜子大约一臂之遥,你会观察到,你的头部在镜子里看起来和实物一般大。如果你伸出手臂,用手去丈量,你会发现头部镜像的尺寸约是真正头部尺寸的1/2,但是,一旦你把手挪开,镜中的影像又显得和实物一般大!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你的大脑知道你的头部应该有多大,它对镜中影像做了不同解读,以符合这个知识,然而,你的大脑并不会告诉你它改变了镜中的影像,只有实际丈量后你才知道。大小恒常性无时无刻都在发挥作用,我们却一无所觉。
再举个例子,一美术老师选了一些白色泡棉做成的几何物体和一个装满鸡蛋的纸盒,一起放在彩色灯下照射,所有的东西都呈现出鲜亮的粉红色。于是,他没多说什么,只吩咐学生对这些东西画幅静物画。
结果十分惊人,所有的学生都把几何体画成粉红色----跟它们在灯光下呈现出来的颜色一样,唯独鸡蛋,大家都画成了白色。“鸡蛋是白色”的观念盖过了它们在彩色灯下所呈现的真实面貌。
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根据经验而预期会看到的,要穿透这种心态,打破恒常性,你需要新的“看法”。
以上是某艺术教程的范例,通过对大脑“大小恒常性”作用的解析与例证,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其实,这也正应证了佛教的“世相皆虚妄,业障由心生”的道理,没有正确的认知,一切的执著与追求都显得虚幻盲从,一切的经验判断都显得脆弱无常。
待人待事,也许我们都应该懂得“大小恒常性”的作用,才能更客观真实的认知世间万相。
因此,千万别对任何事物轻易下绝对性的结论。
------- 阅读点滴感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