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觉主义新史学第一卷陈香 |
分类: 书评 |
史学研究又掀波澜
《中华读书报》记者
史学研究又掀波澜。近日,在中华书局《新史学》创刊座谈会上,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杨念群提出,目前,中国的史学研究已经淹没在各种各样干巴巴的概念和名词之中,出现了规范化过度的现象,已经造成了我们对历史理解的偏差。他呼吁历史研究回到鲜活的历史现场,强调在解读史料过程中对历史的感觉和想像力。杨念群的“历史研究需要感觉主义”一论,赞成者有之,批判者有之,在史学界如一石激千层浪,惹来众人热议。
杨念群认为,90年代至今,大量学术思潮涌进中国,打开了历史学界研究的视野,并对史学界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学术规范的作用。但学界担忧的问题还是出现了,大家的论文当中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概念和名词,但是这些概念多大程度上是我们从对中国自身的理解得出的,还是直接把西方的概念横向挪用到历史现象的分析当中呢:“目前情况来看,我们横向移植的能力大大加强,但是对这些西方概念的生搬硬套,反倒使学界对中国历史本原状态的解释越来越弱。” 杨念群称,他不是反对概念的引进,但要警惕概念和规范化给我们的研究带来的制约,造成我们对历史理解的偏差。
那么,何谓史学研究的“感觉主义”呢?杨念群对本报记者表示,历史不是干巴巴的规律、必然性、结构这样一些东西,历史人物是鲜活的,他虽然受历史规律、结构和大环境的制约,但人本身同时在创造自己的历史环境,而我们原来太过注重前者,却没有注意人本身对环境的反向影响。“要理解人对环境的反向影响,就需要理解人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一种选择,而不是一开始就强调周围历史环境对他的制约,这就是我的感觉主义的出发点。” 杨念群强调。其二,历史是人活动的结果,但我们往往只是用历史发生之后的后果来评判历史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当事人在从事历史活动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后果。“历史老是被我们目前所从事的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所干扰,但我们应该尽量淡化‘事后诸葛亮’式的判断,避免将历史后果强加在被历史选择的人的身上。” 杨念群表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应该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在那样一个历史环境中采取不同的历史选择。
“随着史学界规范化能力的提高,大家的问题意识都特别鲜明,写一个论文,首先是问题先行。当然,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论文,目的是什么,这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的规范化在某种意义上又是被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社会理论的逻辑所支配,我们的问题意识大多数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意识,而是西方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意识。” 杨念群称,用西方的问题意识支配剪裁我们鲜活的历史,这就是规范化过度造成的后果,因而,他强调回到历史现场,强调在解读史料过程中对历史的感觉和想像力,及行文叙事的流畅、运思铺陈的别出机杼。
“传统史学研究是将研究和感觉分开的,在正史中往往强调国家理性。”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对“感觉主义”的提法怀有浓厚兴趣,认为“新史学”至少让史学变得更生动了。他承认,无论如何穷尽研究,也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研究者只能根据物质的痕迹,如文物和文字等复原历史,但如何把它们勾连起来,没有想像是不可能的。”但他同时强调,如果不承认有一个大家都逼近认识的对象,史学界就不可能建立一种共识,而且史学界总是会根据一些已经确立起来的规则,而且承认遵循这些规则所得出的结果,这才能够建立一个学术共同体。“想像和规则之间永远存在矛盾。”
但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员王焱则持有一定的保留意见。他告诉记者,看史料时,也许会有某种触动你的东西,让你怦然心动的东西,但这往往是规范性的论文和论著所不能编织进去的。“这些东西一般是写到随笔里,比较规范化的东西写到学术论文中,随笔不是学术。” 他表示,提倡想像,提倡感性,按照规范化的学术范式,根本容纳不进去,非要强制纳入,又很难把所想要表达的东西传达给读者,很有可能就在论文化的过程中把它消解掉了。王焱认为,旧瓶装不了新酒,“感觉主义”需要有固定的论述方式,创造一种与需要表达的历史方法论相一致的新文体,并被学界承认。
而学者汪晖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感觉主义”的一边。“感觉也同样建立在对历史的丰富资料的占有上。现在很多历史研究者或是套用一点实证主义,或是套用西方理论,但到底又发现了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呢?”汪晖称,现在史学界横移过来的理论本来在西方有其自身的理论环境和特殊针对性,换到中国来,我们就把它当成纯粹的普遍的抽象的理论来对待:“并不是不要学习理论,但学理论也是为了让我们更敏锐地看问题,而看问题也是为了修正我们的视野,最后学者研究的深度还是落在个人的功力、悟性、体验和思考的洞察力上。”
汪晖告诉记者,现在的学术论文总是像流水线出来的一样,而每年一批批学位论文更是像批量作业,没有洞察力、创造性,成为新学术八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欢迎“感觉主义”的尝试。但他同时认为,“感觉主义”在学界肯定存在接受的问题,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虽然很多人喜欢,但很硬的史学家还是会觉得这不是他们所理解的历史研究。
据记者了解,尽管学界还在争执不休,但“感觉主义”的尝试已由中华书局结集为连续出版物《新史学》第一辑出版,其中收有学者杨念群、黄兴涛、孙江等的新史学研究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