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张大春的《聆听父亲》

(2012-12-22 21:57:51)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后感

这书不是新书,是2008年第一次出版。我是看了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之后,才对他有认识,在微博也加注了他。

 

我先说一句题外话,是张大春让我坚定了两岸对文学好赖的评判是一样滴。我原来有误解,什么误解呢?你比如说,我喜欢陈映真,慧玉也认为陈映真的小说好,我喜欢陈若曦,小玉也喜欢她,可是反过来,我喜欢汪曾祺,我喜欢阿城,却难得到台湾朋友的共鸣,所以我一直担心对文学海峡两岸有两条不同的金线。但是张大春的语言,和他写下的故事,非常明显地告诉我两岸的金线是合在一起的。看张大春的故事就好象他爹没去台湾,他没生在台湾,他是土生土长的大陆人,对人对故事的掌握和大陆作家一脉相承。

 

《聆听父亲》是本容易让人读下去的好书。我在飞机上看,来送水时,我要了咖啡和橙汁,急三忙四地灌了咖啡,那杯橙汁没来得及动,到飞机要降济南“收起小桌板”时,邻座的老先生手比我快“这水宁不喝,俺喝了吧”,一仰头全下他肚儿去了。再多罗嗦一句这老头,他是企业家,做机器设备的,衣服得体,为人礼貌,见过世面。说实话,我喜欢这种不装的企业家。

 

和《认得几个字》一样,张大春这次又是写爹写爹的山东家族,写儿子写自己家,罗哩叭嗦下笔如口语,他山东老家的叔叔大爷姑姑都活了,他爹更是。张大春语言好,完全口语化,对话比喻和转折流畅,有那么一点时候居然让我想到了王朔。台湾作家里这样的不多。

 

我爸比我先看了这本《聆听父亲》,他告诉我“张大春有点啰嗦”。我估计是和张发财比的,因为我爸同时在看《大家都很二》。他更喜欢张发财,拿走了《很二》说是还要看,把张大春剩下了给我。

 

到现在,我没看着《很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