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司晶的“姐家的故事”
(2010-06-27 22:35: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后感 |
刚看了司晶的博客,看她写了去美国看她姐姐那段,写得情真意切。司晶写姐姐,姐夫和儿子一家三口在美国的生活,主要写姐姐和姐夫相濡以沫,我可感动了呢,因为我理解,我了解他们俩。
我从小就认识司晶的姐姐,后来姐姐谈恋爱结婚,我就认识了姐夫王老师,再后来她们有了孩子,我又认识了宇航。和司晶一样,我真接受不了姐姐居然这么年轻就走了,舍不得她,没办法,谁有本事改变命运呢。现在只能盼着王老师和宇航能熬过这段日子,好好过。
司晶对姐姐最有感情,她比谁都有能量写好,相信司晶会慢慢缓过来,以后会陆续写出更多姐姐家的故事。
今天,我写一小段,我猜那该是姐姐和王老师的黄金岁月,我愿意永远保留姐姐意气风发时的音容笑貌。
七七级上大学后,不长时间,就开始招研究生。王老师就考上了,成了陈光熙的第一个博士生。现在陈老师的徒子徒孙遍布全国大学的计算机系,他们都该知道这位大师兄吧。那时,系里就都传,陈老师招的学生是文革前五系的尖子,现在转考四系,人家居然还能考第一,俄语十年没用没复习还考到98分。当时,在我眼里,王老师绝对是传奇一级的人物。
我上学那几年,还常能碰到王老师,常能听到消息关于陈老师领王老师又得啥奖了,又有啥好文章发表了。那一段是陈光熙的最好时光,他带了一帮学生,王老师像个大班长。王老师该是国内培养的第一位计算机博士,得查查,是不是第一个,估计是没人在陈光熙之前出博士生吧。
那时,姐姐在船院教英语,又要备课,又管孩子,又管家,每天忙碌,但是,我能感到她的幸福,她享受丈夫事业蒸蒸日上,儿子健康成长,她愿意为他们爷俩挨累。后来,王老师又是四系第一个去卡内基梅隆工作的。再后来,姐姐带着宇航去了。那时,王老师和姐姐的道路就是学生们的唯一可选择的路,我那会特羡慕姐姐命好啊。
现在想,王老师要是留在哈工大不走,当校长都绰绰有余,别说计算机学院的院长了。王老师要是干几年,哪怕十年就回来,那也是啥项目经费他会拿不到呀,国内科研经费充足,是能人就有大项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