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话剧《钦差大臣》
标签:
杂谈 |
分类: 观后感 |
办公室又正在吃十一月份的生日蛋糕,他们能热热闹闹地吃,俺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写吧。
是,《钦差大臣》就是老掉牙的那个钦差大臣,现在看讽刺一二百年前的沙皇时期政府腐败“那点事儿”,可是大巫见小巫。他们那点把式不是忒小儿科,还能是啥了吗?咱们啥没见过呀,焦晃的假钦差那也顶多是个《百万英镑》里的派克级别的花花公子而已。咳,这剧不够劲儿,痒痒的地方没找对,挠得也没劲儿扒拉,和观众没擦出火花。
咱不能昧良心说话,当年果戈里写得故事一定是抓到节骨眼上啦,要不咋能让那多人那解痒痒呢。对,就是哈尔滨南岗果戈里大街的那个果戈里,人家果戈里来过哈尔滨吗?说不定压根儿人家果戈里都没听说过破“东方彼得堡”那一说呢。
我们看的这话剧本子一般,结构松散,语言啰嗦,不与时俱进。 看着看着溜号一会儿半会儿啥问题没有,完全跟得上。估计就算是原版,鹅罗斯语的,也经不住这一百多年的岁月熬呀。
但是,注意,有看点!剧是焦晃和他们1959届上戏同学从事话剧50周年纪念演出。这剧是当年他们苏联专家老师给他们排的毕业大戏。完全可以理解,对这么一群有志话剧的热血青年,这就像李玉和临行喝的李奶奶给的酒,本该有了“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可惜后来全是运动,一直没得施展,啥酒没捞着。改革上海得益,是繁荣,问题是只经济快增长,无文化大贡献,恐怕小贡献也谈不上。
到了七老八十,这上海舞台也没盼来个话剧“的春天”,他们真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呀。太让人理解啦,让焦晃演腰杆拔溜直的公子哥容易吗?顾永菲还是好看,演得也不错。
看他们演,把不会“活学活用”唐诗的俺也愣被急出一句来--“东风无力百花残”。
戏在上海戏剧学院上戏剧院演,华山路630号那个新场子,马兰花剧场对面。和广慧,吴昱,晓美一起看的。有机会姐妹们聚会吃饭唠嗑还看戏,那真是享受。可惜时间太短,话没聊够。那倒是真的,给多长时间也不会够,话题也忒多,七嘴八舌乱打岔,叭叭地咋能说尽呢,是吧?
像哈尔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