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非诚勿扰》,记起点儿北海道那会儿的事儿
(2009-01-01 16:34: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观后感 |
在上海商城和早早,早爹一起看电影《非诚勿扰》。要说哈,《非诚勿扰》没啥故事,出彩的对话倒是有几句。举一个例子吧,范伟演的那个大款,见到葛优演得那个海归,先问“我们的谈话是说英文捏,还是说中文捏?”。海归答“说什么都成,我随您”。大款说“那就说母语吧,耐斯米特油”。记住了?可别动不动就说“母语”啊,这地界青年一代的“母语”可比那时的那一代好得多了去了呀!
还有一句葛优演的那海归说的,我记得那估计看电影的别人也一定记得这句话喽。地点在北海道,人物是和葛优相亲的那个别人的“小三”舒淇演的,这小三由于忘不了人家的丈夫,那人家的丈夫又不离人家老婆,所以这小三自己投海自杀。后来被打渔的船给救上,没死成。那海归的留在日本的朋友告诉那海归“救起没死,可是可能毁容”。这时,那海归讲了一句话“摔成啥样,我都接着”。来劲吧,不像海归说的话哈?起码不像是看《神州学人》的那拨海归的语言哈?
电影的故事没啥,但是北海道的美倒真给冯小刚拍出来了。山川马路四姐妹酒馆都真是那么回事儿。勾起我一点点儿对北海道的记忆,我在北海道只呆过一周,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时候。一九八七年春天,还是夏天记不住了,只记得车窗外漫山遍野鲜花盛开,特别是大片大片的郁金香,在其他地方再也没见过那么美的景。和佐藤一起去的北海道,先到札幌。在北海道大学呆一天,和他们还有个座谈,好像有一个教授还送我一本书,现在真是想都想不起来是啥书啦。晚上还一起吃饭喝酒,系里的好几个学生也来了,具体的都不记得。但是学到一句话,到现在还记得,因为常常引用。饭后走到一个类似四姐妹酒馆的街边小酒馆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一个博士生和我聊在日本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性格时讲的“天越冷的地方,人心越热”。他说得没错,在日本“北海道人都是热心肠”,和咱们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差不多少。
还有一件事儿也记得,佐藤和送我书的那教授我们一起到札幌街里。那教授在美国做过一年访问学者,能讲英文。我们走着走着,他突然问我“英文管最热闹的商业区叫啥来着?”“downtown?”,“廋,廋,downtown, downtown”。他当时的表情就像一时想不起又猛地想起来老朋友的名字一样。我现在理解他啦,特明白他。有时候,不是有时候而是常常,我会想不起人名地名。越是着急想要的时候,我越是失忆,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过后不一定啥时候不需要时又冒出来了。
后来又到过旭川,在大雪山呆一天。大雪山脚下有一条商业街,忘了叫啥了,那里卖各种各样旅游纪念品,有木头熊,木头鱼,小姑娘娃娃,和项链。摊主们是清一色的当地农村妇女。她们讲话泼辣,嗓门大,声高,真像咱东北老娘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