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朋友 |
当年,司晶的床前五冬六夏永远一堆人高谈阔论,讲小说,论电影,评时事,谈画画,听音乐,绣花织毛衣,裁衣服做衣服,当然还包括传播小道消息因为那年月"小道消息猖獗"嘛. 无论大家谈什么,司晶永远是引导我们谈话走向的领袖人物. 用现在时髦话讲我当年是她的粉丝. 司晶思想活跃到什么程度呢? 在七十年代实属绝对超前,令她父母为她整天提心吊胆,怕她惹事儿. 司晶妈妈有一句名言:"我们小二儿幸好没腿儿!".
司晶设计衣服我们无人能比,她们全家都穿她做的衣服. 每年春节,司晶爸爸见人就显派:"看我这鞋,外衣,裤子,丝棉棉袄,都是我小二儿做的". 写到这,司晶爸爸和妈妈当年的表情清楚地又浮现在眼前,我眼泪都禁不住流下来了.
现在想想恰恰是由于有了司晶才激发了我们这帮人儿天马行空思想得以发展,并且恰恰是由于有了司晶的小房间才得以提供给我们这帮人儿独立思考习惯得以形成和成长的最合适土壤. 真怀念和司晶一起看手抄本"第二次握手"的时光,真怀念司晶窗明几净的家,想想司晶做的"琥玻花生",现在口水都能流出来了.
一九七七年冬天,大家开始准备高考,七八年春天我们这帮人儿都离开家离开司晶到全国各地上学. 由于大学有愚蠢的对身体苛刻要求,司晶不能进高校. 我们这帮儿围在司晶周围,吸足了司晶养料的孩子,四肢发达到是发达,可是头脑却一般的孩子都进大学了. 司晶不能进学校,是教育的损失. 相反从积极意义上想,司晶不进学校是好事. 只有这样,她才能不受低能老师和僵化思想的污染. 这也可能就是现在的司晶之所以是司晶,而我成不了司晶的根本原因.
大学出来后,每人又忙出国,留学拿到学位后,每人又忙工作. 打工挣钱忙忙忙,三十年一晃忙过去了. 我老了,我们都老了,虽然吃饭住房已经不再是我们的问题了,但是我们人生缺东西呀. 再看司晶一点没老,反倒越来越漂亮. 比我们都忙,她忙什么呢? 司晶忙救人,上中央台,上各地方台讲演,她写书出书. 所以我常见她,在电视上不是在她家. 可她一直没机会见我,因为我根本不可能上电视.
司晶的聪明能干我们无人可比. 有时候,我,我们朋友们,还有司晶的姐姐,妹妹和弟弟开玩笑常说:"司晶要是有腿,我们都早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