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形成次级、优惠级两个层次的市场。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的个人提供的住房按揭贷款,并且贷款机构推出了“零首付”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申报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当然,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要高于优惠级贷款利率。
起初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因为它低收入者提供了选择权,让更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但是,到了今天却又为何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
在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房地产业的发展。美联储在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期间曾连续12次降息,下降至40年来的最低点。低利率时代为投资房产创造了良好的时机,次级抵押贷款更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因为房价不断走高,房地产的增值速度要高于利息负担的增加。即使借款人出现还贷困难,只需要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能够填补缺口。当然,这是情况是建立在美国房地产一直景气的条件下的。
然而,好景不常。在过去两至三年里,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房市持续降温,次贷者多为低收入群体,他们无力支付房款,开始出现大批违约案例。如果仅仅是这些违约贷款,可能对美国经济无关痛痒。然而华尔街的创新――次级房债的证券化成为了今天危机的隐患。放贷机构通过证券化方式,将债券打包、发行。由于高回报率,这些债券就得到了很多投资机构,比如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青睐。在房地产兴盛时期,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市场给借款人提供充足的资金,并给投资者带来了丰盛的回报。当房地产热潮退去,利益的链条也就酿成了今天的危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