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前教育原理练习测试(四)

(2011-06-18 21:37:00)
标签:

文化

分类: 继续教育

一、填空题(20分,每处1分)

  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3小时        

  2.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全面性、   情感性       、渗透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而学前教育具有社会性、群体性、      计划性    和专业性的点。

  3.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     针对性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具有         群体性

  4.就教育时间上来讲,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具有     长久性   

  5.在幼小衔接的内容上,要把儿童     能力     的发展和衔接作为重点。

  6.幼儿园和家庭教育衔接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  间接合作       ,一种是        直接合作 

  7.社区是介于    社会          团体      之间的社会实体。

  8.决定一个班级内活动区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创设          

  9.学前教育衔接,就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同   家庭          教师      以及   学前教育       同社区   教育 的衔接,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教育功能,和幼儿成长发展的连续性。

  10.放大镜、天平、水箱等材料应投放在    科学      区。

  11.幼小衔接的任务总的来讲,是要解决孩子的生理、  心理      以及   能力     上的不适应。

  12.在学习方式上,幼儿园主要以    游戏      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小学主要的学习形式是     课堂    

  二、简答题(50分,共5道,每道10分)

1.请解释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并举例说明。P225

答:幼儿园环境指幼儿园内部,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1、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如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活动材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2、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交往、活动所需要的软质环境,即幼儿生活与其中的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因园长的管理方式、人际关系、大众心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与物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

2.简要说明学前教育衔接。 P269

答:从广义上讲,幼小衔接是指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和后续经验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超越已有的经验。 

从狭义上讲,是指幼儿园要设置特殊教学内容,变换授课方式,和小学教育连接,开展以使幼儿能尽快适应小学教育为目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3.简述行为情境理论。P227

答:第一,在相同的情境中,不同个体所必需的行为模式具有相似性。也就是说,物质环境的规划与设计方式会暗示人们 出当下合适的行为,在每一个行为情境中,都有一些属于这个情境的行为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出现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第二、行为情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每一种行为情境,无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均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环境中,且相互依存、交互影响。

4.举例说明幼儿心理适应。 P289

答:心理适应是指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接受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以及家长,做好当一个小学生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做好接受新生活的准备,最重要的是能给孩子呈现一个新生活的全景,让孩子对新的生活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孩子在小学面临新的事物和差别与以前幼儿园的学习任务不同时,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并主动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所以,在心理适应上,家园要充分了解小学生活,为孩子呈现小学生活的情境,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让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后面临新的环境,出现新的问题,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努力去克服困难。

5.简要说明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 P240

答: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它具有“类别多样”、“数量丰富”及“质、量可变性”的特征,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如移动的活动材料、自主选择的机会。全方位或外活动场地应该包括一下区域:1、大型组合游戏结构区。2、自然种植区。3、草坪嬉戏区。4、水池、沙坑。5、动态材料建构区或“建筑工地”。6、隐秘、游戏小屋或“隐密处”。7、设置微坡地形。8、文化一角。

  三、分析题(30分,共2道,每道15分)

1. 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在环境创设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P233-235

答:瑞吉欧教育模式、华德福教育模式等虽然不能涵盖世界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全貌,但是这几种教育模式中的环境创设却真正体香了当代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的潮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崇尚自然为主,真正开放的保护天性的环境创设思想。1)体现了真正把幼儿当成是独立、完整的人的理念。这些幼儿园本身真正秉持了“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书或者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甚至可以选择独处。

2)真正考虑到了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这些幼儿园都认识到幼儿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很多幼儿园都在教室里设置了“安静角”,或者以矮柜、屏风、布帘、帐篷等将教师分隔成相对隐秘的小空间,以便那些想独处的孩子,以及因失败、纠纷、误解而产生各种不痛快的孩子,可以来这里静静地坐着,或者钻进一个帐篷,或躺入悬空的摇床等,通过游戏、自省得到排解。3)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都是以“重返自然界”为环境创设的着眼点,注重朴实、自然及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没有很多人为的装饰,这些环境给人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朴素而自然。4)以低结构、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为主。幼儿可以通过创造、组合、变换、移动各种材料,从而即满足自己身体运动、认知建构、发展想象力、交往互动等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享受游戏生活的快乐。5)重视户外环境的充分利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中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这不仅仅是为了环境教育,也是对稚嫩心灵的抚爱和陶冶。

2. 请您谈谈当前我国家园合作共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建议解决的策略。

答: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第一、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就教师发面来讲,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热情接待家长、为家长保护隐私、采纳家长的意见和与家长通力合作,但鉴于学前教育机构在幼教上的权威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无法达到真正的交流合作。第二吗、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内容脱节。第三、家长参与配合不够好,援助学前教育更少。第四、母亲参与度明显高于父亲,不利于儿童阳刚性格的培养。

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1、幼儿园要主动创造条件开辟沟通渠道。第一、教师要以诚相待,放下权威,把“支持每个家庭在学校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家长和教师共同思考家庭参与的途径,不断丰富和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作为宗旨,实现与家长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第二、引导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第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幼儿园网站,为家园双方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家园交流的双向互动和信息共享。第四、定期就儿童的家园表现进行交流。第五、家访工作要落实到位。第六、在家长每日接送孩子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和家长交流。2、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保教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