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itkiller-麦柯
itkiller-麦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246
  • 关注人气:31,0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iPhone

(2013-05-02 11:29:18)
标签:

苹果

三星

iphone6

致青春

s4

it

分类: 大牌点名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iPhone

#五一#小长假,赵薇的#致青春#破了3亿,并掀起了一股怀旧热潮。
但是,科技恰恰相反,总是喜新厌旧。最典型的莫过于iPhone。

iPhone,iPhone 3G,iPhone 3Gs,iPhone 4,iPhone 4s,iPhone 5,

而他们终将逝去。。。


如今畅销的iPhone 5似乎已经被后发制人的三星Galaxy S4压在身下。
盖世的名号,强悍且结实。
而且在公益方面,芦山地震,三星也比苹果多捐了1000万。
双方的较劲,让用户更能够享受到新产品的愉悦。
于是,坊间又开始流传关于苹果翻身仗的消息,其中的猛料莫过于iPhone 6。
流言都是吸收了最新报告成果的一小撮盐,为的是让新品入市如龙舌兰般浓烈。
事实上,过去7年,苹果做的很好,放出消息,饥饿营销,粉丝狂欢,市场拥抱。这一路教科书般的成功学,信徒不少。


最近,Jefferies的分析师Peter Misek参考了《金融邮报》的消息称,苹果将会在2014年6月发布iPhone 6。他的理由是,现在苹果正在全力铺设供应链,以便在9月发布iPhone 5s。因此iPhone 6需要再等2-3个季度。在预测中,Misek勾勒出他心目中的iPhone 6的模样,包括一个更大的屏幕(事实上,这是被三星逼的),更加丰富的色彩(难道现在还不够精细),更快的处理器(A7,A8应该快登场了),更高像素的摄像头(破1000万应该顺理成章),更好的移动支付平台(比NFC更全面的系统),并且打通Passbook以及第三方平台。甚至Misek认为,iPhone 6会采用指纹识别技术。这些预测尽管为一家之言,但是可以看出用户其实对于苹果的期待更高了。


标杆永远是这样,你可以不做,但做就一定要最好,否则就逃不开平庸,被黑,吐槽的命运。杨幂的过度修片其实也说明了在竞争压力之下,女星出位的技术已经被参透。除了丰乳肥臀,整形瘦身,多才多艺,连视觉效果都开始成为标准配置。同时,这则新闻也成为了《幸福晚晴天》之外的助推器。


事实上,曝光率决定了艺人的收入状况,无论是唱歌的还是跳楼的(不,跳水的),其实都有那么几分几秒,让更多的观众注意到你。从6个月吸金3000万的林志炫,到当年北京国安的快马高峰,越来越多的过气人士,重新在舞台和池边找到了自信,这说明曝光不仅是当红艺人的万灵药,也是过气艺人的救命草。


流言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苹果公司的救命稻草。iPhone 6需要过渡曝光,因为苹果股价已经跌倒了历史低点,所以它得给投资人一个交代,让华尔街不在恐慌。此前,这些西服革履的精英们,已经被中国大妈10天狂扫300吨黄金的壮举打败。因此,他们希望苹果股价也能在探底之后,重新获得上升动力。


Misek的预测,其实表明了业界对于苹果核心竞争力的认同,iPhone,还是iPhone。而指纹阅读,则体现了其创新实力。不是单纯的翻页与勾画,iPhone 希望可以通过手指操作,识别章节内容。据说,iPhone 5s就将带来这种体验。


除了阅读之外,指纹识别另一个功用就是打造移动支付平台。其实,这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为了与三星竞争,苹果这次势在必行。华尔街一直为苹果究竟算是硬件还是软件公司而纠结。其实,说它软硬兼施才最贴切,毕竟苹果不是依靠一次售卖就盈利的公司,它还需要二次乃至多次售卖赚取利润,而支付宝在中国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能够把广大用户的钱袋子收为己有,将会创造移动互联网时代银行业的新敌手。如果iPhone 6可以继iCloud存储文件、视频、照片之后,彻底勾连iPhone用户的消费账户,那么它将打开移动支付的新纪元。


从关于iPhone 6的猜测可以看出,苹果的目的就是要战胜三星。Misek比较一下数据升级发现,iPhone 6升级摄像头(因为三星Galaxy S4已经拥有更高的像素),屏幕像素(S4色彩更炫丽),处理器速度(S4已经快了0.9GHz),屏幕尺寸(S4的5英寸确实比4英寸更舒服)。但iPhone 6会不会变肥大,还在争论中,否则此前就不会传出iPhone mini的流言,也不会出现iPad mini了,这种妥协如果还不能抗击三星,那么iPhone 6肯定会有所回应。


一场好戏,写在巴西世界杯之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