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itkiller-麦柯
itkiller-麦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03
  • 关注人气:31,0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南京!:陆川是英雄还是罪人

(2009-04-23 13:54:40)
标签:

南京!南京!

陆川

江一燕

高圆圆

范伟

秦岚

姚迪

娱乐

分类: 骨灰级影评

影片结束前,黑暗中,一个后排的男人突然站起来高喊着:陆川无耻!
出字幕时,影院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南京!南京!:陆川是英雄还是罪人


这就是《南京!南京!》带给当代中国人的两种激辩的感受。毁誉参半,这才是好电影,因为泾渭分明的视角与截然不同的历史观,将直接决定观者的态度。显然,陆川在努力做到平衡,这种平衡是需要承受很大压力的,比如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在这方面,姜文的《鬼子来了》无疑开创了一个先例,即使被禁仍然无法抹杀这个共通的角度——人性。《南京!南京!》正是从中日双方的个体中找到了某种对战争的反省方式。片中角川这个人物是极具争议性的,他是体验者,亲历者,但是导演塑造了这样一个非典型的侵略者,让他显得与传统的鬼子形象不同,带有一颗怀疑与惶恐的心。这样一个被战争异化的个体,代表了一些日本非右翼群体的心态。不过,这也容易让中国观众产生另外一种判断——就是陆川在媚日、美化侵略者,由此可以解释开篇那个男人的嚎叫,这种不认同已经不单纯是民族主义的情绪,而是对陆川立场的怀疑。既然是同胞,你努力做到客观,固然是一种历史观的表达,因为你需要尽可能地在屠城血证中把握分寸。但是,又因为这种把握,带来了同胞的指责,认为你的公平其实就是对日本的倾向性。这段中国屈辱的历史,你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性,对人性的摧残与毁灭,但是对于惨绝人寰的兽行,特别是除了角川之外其他日本侵略者的刻画,显然不尽如人意。
不过,个人觉得,陆川是很用心在做这样的事,作为一个江苏人,他能深切地体会同胞、同乡,在72年前遭遇的那场劫难和它背后留给这座城市的伤痕。所以,我能理解他在重述历史的艰难与压抑。理性在这裡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是屈辱的疮疤,人们不愿意触碰,更不用说撕裂见光,而陆川偏偏就做了这样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他让南京的疮疤见光,并且还在分析刀口是如何一点点,破皮、迸血、割肉、断筋、动骨的过程。前人在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是直接用“斩”一概而论,但是他要条分缕析,这就成爲了他人诟病的导火索。你不可以这麽理性,这麽深究侵略者的人性。做出这些事的是禽兽,但是你要把禽兽分成三六九等,还要从中发现禽兽之所以为禽兽的原因,这是极具挑战性的动作。只能说,陆川很有勇气,至少他敢于尽可能真实地回覆他心目中的这段历史。
本片英文片名为生死之城,直抵中心,就是讲中日双方的生死观。因为,南京大屠杀最震惊世界的就是30万同胞的死,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日军烧杀淫掠的暴行,以这些无辜平民的死为铁证的,由此陆川开始了这段长达140分钟的生死之考。考验的是人性,中日双方的人性,这才是本片最为珍贵的记录。开头,拉贝的明信片记录了这场屠杀的背景,当时的南京是中国的首都,但是政府都已经撤离,南京已成孤城、空城。第一幕刘烨等抗日军民阻挡逃窜的政府军,已经用最悲怆地方式陈述了这个事实——南京失守,人民是无法依靠政府保卫家园、保护自己的。剩下殊死抵抗的兵士与手无寸铁的平民。
陆川在刻画刘烨这个形象的时候,没有让他讲太多话,只是用眼神,表情和动作,来表达了最朴素的抗日英雄。交火时,他冲锋陷阵;被俘时,他毅然出列,勇敢地面对枪口,带领着同胞高喊着“国不会亡”的口号,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最感动的是他用手挡住小男孩的眼睛,用身体保护了这个幼小的生命。从刘烨这段,就足以看出陆川在个体与群像间的用力。
那个恍惚的角川,其实是一个非主流的日本士兵,他读教会学校,能操一口不流利的中文,徵兵入伍后成为有知识的头领。但是他始终徘徊在生与死、对于错、爱与仇、希望与恐惧之间,最终饮弹身亡。他忐忑地在教堂里误伤了手无寸铁的平民,本想救助却被架走,他在慰安妇百合子面前释放的恐惧并决定娶她为妻,但是战争最终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送她礼物的时候,她微笑着品尝糖果,说嗅到了家乡的味道,然而眼中噙的泪花闪动,验证了她的不幸。战争的残酷是不以个人情感为转移的,日本人中也有受害者。角川最后用二死一生,为自己的忏悔画上了休止符。他成全了高圆圆最后“shoot me”的请求,释放了小豆子和壮汉,最后用一颗子弹给自己送行。
片中最为出彩的,个人认为是江一燕,她有着南方女子瘦小的骨架,显得弱不禁风,但是就是这纤弱女子的一举手,让很多人为之震颤。教堂那一段,女人换粮食的牺牲,几乎是全片最为感动的部份,她的坚强与决绝,让人肃然起敬。陆川在刻画她惨死的时候,那个脚链的细节把握,恰到好处。
对于范伟,我没有奢望,只要他能做到观众不笑,我觉得就是成功,实际上他做得更好。汉奸的人性,就是在最后一刻,他没有苟且,女儿被害,小妹被害,他的出卖并没有换来所谓的安全,拉贝的秘书最终沦为日本的走狗,但是在出逃的最后一刻,他跟怀孕的秦岚诀别,选择了死亡。他是懦夫,但他至少死得不窝囊,心里坦荡。
秦岚和高圆圆,都是我认为的美女,但是在这部影片里我看到的是她们的努力。个人觉得,高圆圆在教堂里流泪的表情,以及秦岚在最后与范伟诀别的呼喊,都是亮点。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结尾处,关于小豆子和那壮汉的处理。后者是个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兵士,他的象徵意义是人类对生的本能。但是小豆子则是某种希望的符号,他吹着蒲公英,笑的样子,都意味深长。最后交代片中人物归宿的时候,对于他的描述只有三个字——还活着。有些人死于战争,侵略者用舞蹈招魂祭祀,战俘与平民用生命、用鲜血、用意志、用气节警示后人:积贫积弱的民族必须自强才能生存。而这个小豆子,则含有倖存者及其后辈的符号指向,我们直接或间接地经历了这段历史,该怎麽对待战争与和平,这是一个沉重的命题。小豆子的笑,意味深长。活着比死更艰难吧!角川的话,是说给自己,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听的?
或许,这就是陆川借历史敲响的警世钟,是用真实人性埋葬血腥战争的墓志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