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货 社会的共同责任
(2009-02-13 10:05:14)
标签:
假货山寨网上购物电子商务it |
分类: 产品脱口秀 |
最近有人攻击网上卖假货的店铺,并由此延伸到企业甚至电子商务行业,北京市工商部门也来凑热闹要搞个什么网络打假,有种拎着尚方宝剑清理门户的意思。而实际上,假货这根毒瘤还真不是网络土壤培养起来的,传统店面里也时有发生,现在,如果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北京秀水街的仿冒品牌被通缉查封。
因此,不分青红皂白,给网上购物扣上假货这顶帽子,有失公允。诚信缺失,短视暴利,所引发的假货供应链条,本应该是社会共同监管剿灭的。如今,却要电子商务偿还,这分明是利益团体的借刀杀人,而不是反假货运动的号角雷鸣。
要对抗假货,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假货。就拿最近热门的山寨版来说,它是否是假货呢?有人说它是跟风的败类,有人说是草根智慧的骄傲。如此针锋相对的言论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
其实,山寨品的存在反映了潜在的消费市场,在中国的国情下,性价比高的物品收到大众的追捧也在情理之中,的确,品牌的商品有噱头有促销有够吸引眼球,但是山寨品低成本也能满足用户需求,所以它的走俏与畅销也是顺理成章。如果,硬要把山寨算作假货,那么这样的假货可能比真货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金融危机下人们的消费心理。所以,界定假货的时候,山寨势必要跟仿真区别对待。
个人理解,山寨有抄袭的成分,同时也有独创性的部分,是洋为中用的混合产品;但是仿真品纯粹是为了掩人耳目,以欺骗的方式谋取短期利益的。这两者的不同,其实就是假货的分水岭。
我们讨论的假货应该是违反了现行法律的(包括国际的国内的,谁让咱WTO了呢)、扰乱市场的、不正当竞争的仿真品,而不是包含本土特色的、物美价廉的山寨,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可以更进一步探讨假货的社会问责,究竟谁该为假货埋单?
是用户么?我们相信大多数用户还是相信真货购买真货的,因为踏实好用。假货,祸国殃民的例子比比皆是,害人害己,连锁反应。
是商家么?诚实信用,本来应该是商家经营的不二金律,凡是做大做强要做百年老店的商铺是不会卖假货的。反倒是那些鼠目寸光的商贩,才会昧着良心靠假货欺骗消费者赚黑心钱,随时会被工商、公安部门查封清剿,重者还可能锒铛入狱。
是生产者么?作为假货产业链的源头,这批照搬照抄拿来主义的假货源,总是在干着顶风作案的营生,这种刀口舔血的日子迟早会因为东窗事发而终结,所以假货不过是玩火自焚的危险游戏。
如此看来,假货的背后是一道暴利捷径的不归路,凡是踏上此路的人势必将遭到天怒人怨的报应,因为他背离了社会的基本道德和做人的良心,更不用说法律和约束了。再严格点,假货反映了社会信任链条的断裂,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欺骗与反欺骗,忽悠与反忽悠,那么我们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将会被畸形的市场引入无法自拔的堕落境地。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便真的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