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G派” PK“倒G派”

标签:
百度网络中立it |
分类: 大牌点名 |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没有调和,没有终点,也许炽烈时可以把你烧成柴棒,但转瞬之间就堕入冰点。
还记得百度身染“三鹿门”的尴尬境地吧,如今美国媒体频繁炒作“网络中立”,又差一点把Google拉下水,原来利益就是超级无敌万金油,当所谓的品性碰到游戏规则,就成了软柿子、斗败的鸡和撒了气的皮球。
表面上,博客与平媒都在用行业眼光、学者口径评述所谓的网络中立,一批批跟风的道学先生操着一口“真理越辩越明”的腔调,不厌其烦地折腾网络中立的话题,那股孜孜不倦的劲头儿,像个刨根问底的小孩,实际上中立这个词早就因世俗而变得油滑无比了。对于工程师而言,中立是一种技术操控;对于哲学家而言,中立是一种形而上的玩意儿;而对于生意人而言,中立不过是个唯利是图的小把戏。如今,《华尔街日报》开始把Google当作网络中立的榜样,马上就有一批勇敢无畏的拍砖者跳出来,指责Google们凭借手中的一大把光缆和电话线,在网络协议的操控下,疯狂猎取自己需要的内容,这种完全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跟抢劫有什么区别,居然还谈什么网络中立实在搞笑。
那么,Google真的是破坏网络中立的帮凶么?华盛顿电讯的高管Richard Whitt给出的答案是,另有其人。他指的,是像Verizon和Comcast这样不道德的运营商,它们利用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产品掏空用户的荷包,它们的服务器就像一批批眼睛冒蓝光的恶狼,对疯狂地掠夺别人辛辛苦苦的智力成果,完全不管什么专利或版权。埋单,就像天方夜谭。这种生扒的行径,无疑是对网络中立最大的亵渎,跟它们相比,Google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搜索结果,只要不粗暴地砍杀或拦截,貌似就能构建一座网络中立的桥梁。
当然,硬币有两面。目前的网络环境错综复杂,我们得承认Google的强势,是它在为网络中立设定标准,而网络服务提供商这些年不过是Google的“门下走狗”,在它画出的道道上坚守着网络的开放与共享。如果Google真的如此霸道、如此嚣张、如此不公平,难道就没有人质疑过这个所谓网络中立的条条框框么?
没有。因为似乎大家都在忙着注册域名、购买带宽、催熟点击率和拉广告,谁也不关心那只看不见的手,正在一步步地偷走互联网的灵魂。难道谁给的钱多,谁就可以玩命地占带宽,野蛮地掠夺网络资源么?这是谁定的调?这是谁的逻辑?
诘问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商业游戏的生存定律:即利益最大化。本次网络中立运动的旗手——斯坦福法学教授Lawrenece Lessig就是这个观点的拥护者,他认为付费对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利大于弊,因此只要能付得起,就能享受更多的资源无可厚非,并且不存在任何偏见。
难道网络中立是有钱人的游戏么?换句话说,真正挑起网络中立口水战的家伙,其实是内容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他们分别把持着利益的两个端口,一边是让网络千姿百态的万花筒,一边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搬运工,这两个利益团体的碰撞,势必引发一场关于网络中立的讨论,但是我们惊讶地发现当Google被拉出来做标本的时候,没有人考虑网络大众的感受,这就是事实。
Google的格言是“不作恶”,所以它的期望角色是真理卫道士、正义战士,这是美国式的自我标榜,但当美元砸来的时候,它表现出来的状态还是唯利是图,这显然与网络中立性是相悖的。因此,话题摊开了,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奥巴马政府是否会把网络中立性作为政策推广,作为市场标准运行,而这将直接牵动着既得利益着的神经,说白了,网络中立动了他们的奶酪。所以,引发了这一连串的“保G派”与“倒G派”的论战,看到这,可能许多读者都笑了,没错百度这本反面的教科书,已经足够说明网络中立的讽刺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