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小子

标签:
影评韩国金基德娱乐 |
分类: 骨灰级影评 |
bad guys
金基德,首先是一个画家,然后才是一个导演。他绘制出脑海中的图景,再为它披上声影的面纱,让平面的冲突上升为立体的挣扎,慢慢地透过时间的肌肤,刺入观者的心脏,留下难以磨灭的震撼之坑。
小Q就是如此被打动的。在NK读书的日子,跟宿舍的哥们一心把《坏小子》当作Adult Video,上演了集体观影的YY一幕。如果撇开情色的元素之外,很多人会觉得这部近乎白描式的叙事显得过于艺术。金基德片子中的男主角似乎都是沉默寡言的。(《空房间》更是创造了集体无台词的奇迹。)
越是闷的人,似乎眼神和行为就越有戏,隐藏着无穷的变招与神秘的爆点。就像这个坏小子一样,黝黑的皮肤,混浊的目光,紧闭的双唇,衣衫褴褛,隐隐透着一股戾气。在道上混久了,自然而然染了一身江湖气息。但是,他心中仍保有那个对美的追求,尽管有些极端甚至畸形,但却真真正正地贯穿他的情感主动脉,从无法理解到发人深省。那个白衣女子,很纯,很正,静静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等心爱的恋人。就在此时,他看到了这幕美丽的风景,不由自主地坐在了她的旁边,愣愣的打量,痴痴的望。一个刚刚刑满释放的家伙,是不是同时也被剥夺了追求美的资格呢?也许,他在大庭广众的强吻正是为了对抗这种怨毒的偏见。当每个人都在指责他的暴行,当巡警们已经把他制服,他依旧死死盯着那个女孩不放松,直到她坚强地走过来,扇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并愤愤地吐了口水,方才告终。这是一切的开始,从倾慕到怨恨。现代人看待事物,对待人的态度是冷硬而现实的,起初他的目光会将锁定的目标完美化,因为距离因为未触摸,处处闪耀着圣洁的光辉,这是一个理想的自我现实化过程,人在说服自己相信那种美的存在,并不断地强化这种意识……直到他真的介入到对方的生活中,真正切入到情感的王宫,他才赫然发现自己成了套中人,各种束缚如乱麻分割成曾经的美好,流逝,又是流逝。但这世界是没有买后悔药的,赌马、买彩票的观众会有更加深切感受。这时的人,陷入了一种自我布局的矛盾中,一方面他曾经对美好许下的誓言、承诺都被洗涤得一干二净,剩下的是世俗化的烟尘,这就是社会学中所说的“去魅”效应。一般在这种情形之下,会诞生两种路径:一是怀旧派,念着过去的光晕效应,死心塌地的认命,以成全始终如一不离不弃的名声;二是斩断派,他通过归因理论,证明自己选择事务的客观性,从而吃一堑长一智,重新把握生活的航向,继续做爱情海上的舵手。但是,《坏小子》似乎在混淆这两者的区别,而用一种近乎报复和变态的方式延伸着他对她的爱情,如果这个可以称之为爱情的话。
坏小子,在哥们的帮助下,设计让那个对性充满好奇的女孩子签下了卖身的契约。一个贪小便宜的开始,成了她大学时代的终结。书店里,她偷偷裁下的那幅画上有一个裸体女人,不知道是不是野兽派的作品,反正充满了原始的诱惑。然而,此后一系列丢钱包的钓鱼伎俩,彻底把她阴了,算计了。最终,为了还债,她被迫成了红灯区的一员,命运也由此转弯。那个房间里,有一面墙对外是透明的,而坏小子也常常在这里看她接客的情景。一个清纯的女孩子,突然被丢到了社会肮脏的无底洞里,她的命运可想而知。开苞的过程,在坏小子的偷窥之下,屡次失败。在护花与复仇,克制与亵渎之中,他选择了毁灭。于是,她彻底被蹂躏变成了一个性工作者。她曾经想过逃走或反抗,但是那个老鸨掀开上衣的现身说法,彻底断送了她求生的希望。老鸨说,自从她有了那次逃跑,被抓回来之后一顿毒打,被彻底花了,从此她再也不敢去公共浴室洗澡。为了她,坏小子的两个兄弟:一个捅了他一刀,另一个为他挡了刀。三个人曾经犯下的错,都深深地嵌在灵魂中,无法摆脱。当女孩第一次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她崩溃了。接受现实,特别是接受一个被人摆布命运的现实,是无比痛苦的。人类在很多事情上是无力抗衡无可奈何的,比如天灾,比如疾病,不可抗力并不会构成内心的煎熬。但是,只是因为自己和坏小子的那次冲突,导致了自己痛苦不堪的命运,所以她内心充满了仇恨。但金基德就在这个时候,挑战了传统冤冤相报的定式。人们都说,因爱生恨,那么因恨会不会生爱呢。在很多媒体,我们听过这样的故事,很多女刺客爱上了杀人目标,因为她们苦心研究这个人,慢慢地了解他,理解他,于是就越来越熟悉,最终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之后完成了情感上的大逆转,比如《色戒》。坏小子买下了那本她曾撕下裸体女人那页的书,送给她。他带她去海滩,她在沙砾中发现了撕碎照片的碎屑,重新拼贴后,她发现了一个于自己如此想象的女人。那个人,曾经是他热恋的爱人,但是她已经不再人世了。这一刻,她赫然理解了他当初唐突要亲吻自己的原因,他的内心坚守着对恋人的爱,看到如此相像的自己所以才会发狂地亲吻。最终,她穿上了照片上的红裙子,跟他一起开始的新生活。
本片,展现了社会的断面,当个体命运突然被扭转,应该如何应对,是一个大众化的命题。没有理由,没有答案,很多人都在惶惑中找寻自我肯定的标杆。关于这段感情,像是理想和现实交媾的产物,掺杂了太多功利动机导演的悲喜剧,终究无法逃脱妥协的真实感。理想,跟贞操一般可贵,但在现实这个嫖客面前,你并不可能阻挡所有生活的挑衅,屏蔽的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的从命。所以你呼唤、你呐喊,你变得悲天悯人,你变得独善其身,但过了喧嚣与愤怒的初期,走过了抗争与坚持的中期,或许终究会过渡到一种市民化的生活状态。人与人之间所不同的,大概就是这么多年与命运为敌留下的弹痕与伤口,还有那种屡败屡战的精神气质吧。打不赢,保不平,至少不要输的太惨,因为人生是需要的是大局观,这背后诞生的就是多元、异质的人生哲学。
PS:金基德,令清纯女大学生变妓女,并又一次使用了偷窥的方式,建立了“第四堵墙”,展现了层叠的观者空间,这一招在《呼吸》里也有用到,看来,这是他非常钟爱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