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湖南卫视大长今金枝欲孽大奥刘心刚顾长卫李樯窦唯李宗盛娱乐 |
一部2004年在书吧酒吧餐吧(“三吧戏”(的确很38!),仿照琼瑶戏的客厅餐厅酒厅“三厅”)里穿梭的女人戏,现在看来还真是饶有兴致。《好想好想谈恋爱》颇有点教科书和圣经的味道,费了我一天半(23个小时)的功夫,感觉还成。第一个清明假期,批判地看了中国盗版的《Sex & The City》,发现里面还确实有些蛮真实的桥段,惹火、闷骚,泛小资情调。
在叙述、旁白、串词的引导下述哪个,观众更像是经历了一场洗劫性的爱情饥荒,看着一个个病态的男女走马灯似的在眼前晃,快赶上台风海啸了。但是在编剧有意布设的传统与现代的婚恋搏击场上,每个人似乎都全副武装,却又遍体鳞伤。在现代爱情的字典里,有很多词语总是相伴出现。比如,信任与欺骗、责任与付出、个性与妥协、金钱与性生活、红粉与蓝颜、世俗与偏见……基本上达成了爱情经验主义与婚姻悲观主义的立场。而这戏就是一口爱情的大闷锅,不浪费不铺张,却色香味俱全。其实,这种动物性掺杂礼教,社会性混搭自我的开放市场,谁也拎不出一个理性的定律或包罗万象的规则。爱情,本来就是本糊涂帐,想搂草打兔子那是妄想。爱是犯贱,被爱就是欠债。如今再扯上喋喋不休的话题,就显得特戏剧化特夸张。导演绝对没有想给观众洗脑,只是做了一个本土化的实验。我不崇洋媚外,但还是比较鄙视国内电视剧粗制滥造污染屏幕的现象。如今,破天荒宠幸了国内复刻的肥皂剧,也算对得起向《Sex & The City》致敬的一干人等。
看,就是批判。其实,现实如果跟戏对应,情节如果感动身受,角色如果对号入座,就会觉得似曾相识充分体验移情带来的某种快乐。其实,我看片需要一个点(谁也说过这句名言?)所谓触发器、导火索、原动力,只因那一个不能说的理由。《易经》说,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虽然你不可能通过审片让自己发酵,但是却能从相似原材料的组合中发现端倪,只要你还没让感情搞得利令智昏。感情这东西,要是真用理性的态度打量,也就没什么波澜了。一切都是短暂的,没什么不变,所谓越烧越快,终归平淡。爱跟婚不同,前者自欺, 后者欺人。人究竟是应该在爱情中修炼成精,还是在婚姻中走火入魔呢?因神秘而好奇,因好奇而接触,因接触而生好感,好感多了而心生喜欢,喜欢久了而心怀爱慕,相信了爱就锁定了婚姻,由这股由内而外的劲儿窜捣,男女就开始给彼此下定义了。朋友还是恋人,熟人还是路人…… 在吃一堑长一智中成长的一代迸发出的真知灼见,让爱情的道场越来越荒凉。现在,男人女人互不相信,憎恶欺骗,一个个跟防贼似的,生怕一亮底牌就见识彼此的胜负手。怎么看待这个诱惑和欲望如此多的都市男女呢?信任底线无限降低的状态,还真是道难题。谁都希望从一见钟情直接过渡到相濡以沫,但这种一对一的映射构成的爱情函数,基本无解。所以,急性子就死了这条心吧。至于秉承缘分未到的慢性子,还是得从离群索居的状况走出来,食人间烟火,就意味着你有可能成为幸福的因变量和自变量。从这一点上讲,肥皂剧的确有它存在的必要,尤其是它与现实的对称性,更提升了沙发土豆的娱乐价值。奉劝那些看文艺片久了的人,可以选择在特定的触发点甩掉附庸风雅的帽子,释放了自己层峦叠嶂的感情。其实,恶补36集也就一天半光阴,值了,谁没有个精神例假呢!爱情就是一句子,每遇到一个人,就加一个逗号,你觉得有转折其实并没有改变句意,也许其中偶尔还会有破折号省略号,但归根截底是句号。一会儿欲仙欲死,一会儿泥沙俱下,青春、私生活,就在折腾中慢慢消磨,而且周围的异性像走马灯似的,他/她们的共性恰好构成了自我的病症,偏执而彷徨到顿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起初是吸引诱惑如胶似漆,接着是风雷电火不管不顾感性冲动歇斯底里。接着,是做双向选择。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性被现实打回原形,男女都变得理性,所以彼此认定爱走味了。那些曾经的挂着欢笑与感动的纪念品像是给死去的爱情陪葬,而两个当事人则在各自的心理坟场凭吊守灵。看看,究竟是我们把爱情废了,还是爱情废了我们。
最近几年,湖南卫视看准了女人宫廷戏,从《大长今》、《金枝欲孽》到今年的《大奥》,部部都是在拿女人说事。借古讽今,宁财神用过的套路。反倒是现代女人戏更加直接,据了解很多女人都在这部《好想好想谈恋爱》中找到自己或周围人的影子,也许没那么突出,但一定会有共鸣。另外,创作班底与演员阵容也是本剧的亮点。由冯小刚御用美术刘心刚担当导演,加上顾长卫御用编剧李樯(那个gay)和因为李宗盛要价太高而挺身而出配乐窦唯,联手打造的女人悲喜剧,的确让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