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一篇文学作品:一篇“指桑骂槐”的寓言故事
入学不久后,系里进行生活条件摸底,说是要开始发放生活补贴费了。记得生活助学费标准分成四等。一等助学金为21元\每月,二等为17.5元,三等好像是10元左右,四等每月补助,生活费自理。这四等的分类,主要依据家庭收入。如果家里父母有人领工资的,那就属于四等,条件较好,不需要生活补助了。这主要是那些城市学生——我们入学后不久,又扩招了十几个,基本上全是杭州市区的人,入学成绩要比我们低几分。我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所以就报了一等助学金。同寝室的L兄,也来自农村,按照生活条件,也至少可以享受二等助学金的,但他报的是三等。结果最终公布的时候,他却是一等。我忽然觉得不舒服,认为这种做法很虚伪。L年龄比我大,据说还是预备D员什么的,但家里情况如此,他也不需要过于谦让。如果他真有这种心,那为什么公布后他没有拒绝而是安心享受一等助学金呢?太会做人了!于是写了平生创作的第一篇寓言故事,题目叫做《一根肉骨头和三只小狗》,故事说,一条母狗找到了一根肉骨头,但它有三个孩子,给谁好呢?于是它要求孩子们自己申请,并说明理由。第一个孩子说,它最强壮,肉骨头可以让它更强壮,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应该归它吃。第二个孩子说它最弱,最需要营养,所以应该归它吃。第三个孩子说,它不强也不弱,肉骨头对它没有特别意义,它不要。母狗认为,其他两个孩子都很自私,只知道考虑自己,只有第三个孩子最懂事,识大体,于是它最终把肉骨头给了这个乖巧的孩子。我写好后,特地把它放在L的桌子上,还在纸的下方,重重写上“指桑骂槐”四个字。
后来我一直想,尤其在大学毕业,我被分配来海岛工作后,我更是想,我的命运,是不是在写好这篇寓言故事时,就已经决定了?因为我后来知道,我们的毕业分配,学生支部成员有很大发言权,而L就是其中之一。我清晰记得,当初他拿起纸,阅读这篇指桑骂槐的故事后,那个脸色,那个惊愕、愤怒、伤心、无奈的多重变化。
后来我也明白,我为什么喜欢读鲁迅杂文了。我的气质基因中,有杂文因素存在吧。至今仍然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