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制度文化才能塑造群体英雄

(2015-02-28 14:35:18)
标签:

姚日来

中国文化

分类: 经典文章

姚日来/

    著名作家金一南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70多岁老人讲述的60多年前的往事。

    老人当时还是个孩子。那天事情很突然,日本鬼子把村子包围了。区委干部和区小队来不及撤退,都混在群众里面。

    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村子,全村近5000人中,有1000多个孩子。日本人选中了突破口,他们拿出糖,分给每一个孩子,说:“吃吧,随便指指哪一个不是这村子的人。”

    1000多个孩子,没有一个人接糖。日本人把攥紧的手掰开,将糖硬塞进去,手像推火炭一样把糖推出来,又紧紧攥上。

    人们问老人:“当时你们咋那么大胆?真的一点也不怕?”

    老人说:“谁也不是铜浇铁打的,咋不怕?可那糖不能接,一接,就成汉奸了。”

   

这位老人回答朴实,更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每个人为什么不敢接那块饼。老人自己也说了,谁也不是铜浇铁打的,每个人都怕。既然大家都害怕,为什么一群小孩都不敢接呢?理由也许很简单,那就是一接,就成汉奸了。

这是问题的关键,一旦接了,就成为汉奸了。那么,这里并没有讲述成为汉奸之后,后果是什么?从人的本能角度来逻辑推理,如果一个人不接,是因为这个人道德高尚,精神境界很高,那么,会做出令人敬仰的行为。可是,一个群体,这里有1000多个小孩,他们集体做出一个高尚行为,虽然害怕,但绝对不能成为罕见。这种群体行为背后绝对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所能够解释,一定蕴含着一股力量,这种力量高过害怕的力量,使得人们的行为选择宁可不接,宁可不成为汉奸。

这种高过害怕的力量才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关注的。

我们不禁会问,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才能形成这样的力量?

笔者姑且推理:

一是舆论压力:一旦成为汉奸,就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活在大家周围,生不如死。

二是更严重的后果:舆论压力虽然压力很大,虽然会形成生不如死,但总有人抱着“好死不如赖活着”态度,选择了苟且偷生。那么,就需要一个更严厉的惩罚后果,那就是一旦背叛,一旦成为汉奸,只能求得当时短暂的活,最终随时让汉奸上西天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说,一旦成为汉奸,要么一定要死,要么处在被人处死的阴魂里。

如果能够形成舆论压力和制度惩罚得力,自然而然会形成一股更强大的力量,才有可能塑造更多英雄。

个人高尚精神只能塑造个人英雄,但很难让群体长久维持群体都保持英雄。只有制度文化下才有可能塑造群体英雄,这就需要舆论压力和制度惩罚作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