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旁边的白痴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历经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猛然间让人看不懂了,这一年是2008年。
2008年的房地产业是热闹的一年,也是多事的一年。这一年,房价坐上了“过山车”,市场价格由高烧不退而急转直下;这一年,市场僵局被演绎到了极致,开发商开始低下高昂的头颅主动向购房者靠拢;这一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因应市场变化,罕见地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打响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刺激经济发展的保卫战……
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2008年是具有历史里程碑和分水岭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目睹了一个产业,从高峰到低谷的全过程轮回。如果说2004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针对部分城市房地产出现过热现象的调控,2005年是对不合理需求进行的调控,2006年是双管齐下,供给和需求都不放过的调控。到了2007年,市场已经发展到了疯狂的地步,房价涨得离谱,宏观调控政策不得已一次接一次打压,可是在如此的密集调控之下,却出现了全国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同比涨幅5.8%~8%的结果,从经济学理论上似乎已经无法解读这个结果。而进入2008年,连续几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开始在市场发酵,全国的房地市场步入深度调整期,恰在此时,那场发轫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向这个仍承担着支柱角色产业吹来了刺骨的冷风,退房潮、退地潮、断供潮,不管真的假的,反正是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儿在市场出现了。于是,政策开始大逆转,口水战一场接着一场,市场扑朔迷离,舆论热闹非凡。
2008年,从开发商到购房人再到政府部门,面对风生水起的市场,恐怕只有用一个“累”字来描述最准确、最生动。也就是这一年,我被一兄弟忽悠上了“贼船”,紧盯市场为报纸写了一年的地产评论。在如此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写出点有用,而不对市场起破坏作用的东西,让我感受到了其难、其累。年底,把全年吃草吐出的奶儿攒到一堆,似还没有说太多的错话。前几日,某报的总编辑百般利诱我再写一年,尤其让我预测市场,我举手投降了。这些篇什码完了我一年来的业余生活不说,市场实在是让我敬畏了,再写下去非得误人子弟不可。
当这累死牛的房地产市场,把一个写评论的人累得够呛还没把往后的走势看明白时,“逃跑”莫过是最好的抉择。但是,当我想起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用“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来描述上世纪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最纷扰动荡,也是最美好经济发展时期的时候,在忽悠我上“贼船”兄弟的再忽悠下,我萌生要把这一年的地产“留下”的念头,因为在这一年里,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楼市经历的沉浮,以及裹挟在房地产市场中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和苦思冥想。
这是2008年的最后一天,时间轮盘在经历了360天的喧嚣后,再一次转到了一个轮回的终点和下一个轮回的起点。回望来路,在过去这一年中,我很像电影里独有的一种人声运用手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之外,以文字的语言来介绍内容、交待剧情或发表议论,于是有了《楼市旁白》这个书名。尽管人们对电影旁白有个搞笑的解释,叫做“旁边的白痴”,也许这个《楼市旁白》,也就是个“楼市旁边的白痴”罢了,但是,毕竟在过去的一年,我通过旁白,传递了信息,表达了见解,启发了思考,留下也就留下吧。
许多年前,我的一位老领导曾说,但凡有出书念头萌动,定是“洗手”的开始,正是。感谢报社那帮兄弟每周火上房一般地逼我写稿子,感谢经济出版社给我“洗手”以体面的理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