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是咱自个儿的,想咋拍咋拍
昨天,咱家崽子玩了十年后参加高考的分儿出来了。真叫一邪门儿,这家伙居然高出一本线不少,崽子悠然自得地教育他表弟:“瞧见没,甭费那劲,最后一年用点功,全妥,别瞎耽误玩的工夫!”您说这叫嘛人。
咱一兄弟见孩子自己挺满意便跟着起哄,让司机送来3张国家大剧院音乐会的票,算是对崽子的犒劳。咱本不想沾这点光,让崽子自行处理,可这家伙为诱他老妈当他司机,死活拉老子同去,拿着那980元一张的票儿在咱面前直抖乎,满嘴尽TM不着调的破辞儿,老子一烦,去就去呗。不想,这一去又被崽子硬给上了一课。
今晚这场交响音乐会是荷兰鹿特丹爱乐乐团九十华诞的中国“蜜月之旅”,演出只有一场。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是个小个但很帅气的白人小伙,叫嘛名儿没记住,忒长。看节目单上只3个曲目,拉威尔的《圆舞曲》、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不用说,这场音乐会非常的壮观,确算一场盛宴。“钢琴王子”李云迪征服乐迷无数,最让人不能忘记的是那小个的白人指挥,整场音乐会下来估摸着流下的汗水得有斤把。据说,此人算是一位重量级大师,堪称当今指挥界最“牛”的三大青年才俊之一。
这样的一场音乐盛宴,咱北京的观众在奥运将临哪能不表现自己的热情呢?那掌声,那叫一热烈。咱坐的池座一排更得带头不是。可是问题来了,音乐声一停,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咱家崽子非但自己不鼓掌,还死掐着老子的手,就是不让鼓。咱没客气:“这奥运立马就来了,看节目给掌声那叫礼貌,你小子学着点。”崽子套俺耳边送了仨字:“没文化!”
就在此时,乐停,掌声再起,小个儿指挥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小小的细节俺看到了,崽子说:“唉,白瞎了!”
《英雄》曲毕,掌声不断足五分钟,帅小伙指挥三次出来鞠躬仍不息,指挥只得再上指挥台,用英语报幕:《魔术花园》。曲毕,掌声不止,鞠躬、鞠躬、再鞠躬,掌声不息、不息、就不息,指挥走了。崽子拉俺站起来鼓掌,乐队散。
回家路上,崽子滔滔不绝上起课来。“这不懂规矩的人往往会充大尾巴狼,听交响乐鼓掌是有说道的,哪能像听流行歌手唱歌?一曲终了赶紧鼓掌。那时叫热情,这时叫没文化。”
“鼓掌的恰当时机应该是在整首乐曲结束时,而不是各乐章的间歇中,这是国际上高雅音乐会的约定俗成,知道不?这是尊重乐曲的整体性,你在每个乐章之间一拍手,可能就会影响到音乐的进行,干扰到演奏者的演出情绪。尤其在第2、第3乐章间,快、慢板的连接中存在一个“气场”,这时候你掌声响起来了,指挥和演奏员“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就没了。你这时候鼓掌,那指挥会哑然失笑,还会在心底里说你缺乏音乐素养。”
崽子说到这自知言重了,忙给自己打圆场:“本人作为一个不好事的公民,今天我就忍了。”
“靠,这用掌声表达内心的愉悦、感动和对乐团的赞美、敬意,拍手还错得这么严重?这听交响乐拍手的规矩是谁决定的?我还就不信了,你来中国演奏,俺老百姓就这习惯,巴掌是咱自个儿的,想咋拍咋拍,只要不起哄,就是热情,就是文明。难道不成,咱为听你个交响乐还去背背五线谱?否则我哪知道哪儿是中间哪里是结束?”
老子一番强词夺理,崽子一声叹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