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产“钱荒”逼政策为履约加锁

(2008-04-03 02:16:04)
标签:

杂谈

地产“钱荒”逼政策为履约加锁

 

地产“钱荒”逼政策为履约加锁

    在京西,有一家叫做“静听海”的书店,经营者把读书、品茶和卖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动与静缠绕在深深浅浅的书香与茶香里。不曾考证过取此店名者的本意,但在闲暇时静处于此,在不动声色的时间里尽情漂流自己的海,总能在远离喧哗与浮躁之后,远远地感动白帆下的涛声和澎湃。清明节放假,偷得半日之闲,照例光顾此地,却被一个小伙子大为光火的激动搅了局。也罢,放下手中的书,听个仔细。

    原来,本打算今年五一结婚的他,去年6月买了一套商品房,合同约定在今年1月31日交房,可等到现在,别说没拿到新房的钥匙,连个楼影儿还没见着,小伙子把个过程描述得远比春节晚会上的那个小品曲折得多。整整半个下午,小伙子卯足劲儿地控诉,说到激动处便大骂开发商的无良,捎带着也把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损得一溜够,听着小伙子的诉说,不少人只得还以一声叹息。

    的确,与这位小伙子有着类似遭遇的已不在个别,近年来,商品房预售后延期交房成了消费者投诉的集中问题。实际上,商品房预售制度遭人病诟也并非首次。此前,由质量缺陷、面积缩水、虚假广告等开发商不良行为,曾引发过一场动静不小的关于预售制度存废的大讨论。有人为预售制度总结了“七宗罪”,历数废除这一制度的种种理由,结果,主管部门以“时机不够成熟”为由定调,讨论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从确保房地产这一支柱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各项条件都准备得比较充分的时候,国家必将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问题提上日程,但是现在不会。毕竟,这一法律制度设计的初衷,主要是解决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动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从十多年的实践过程看,我们的房地产多元化融资渠道并真正未形成,房地产开发贷款大部分由银行提供,如果取消房屋预售制度,导致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企业就有破产的危险,大量企业倒闭会使银行坏账迅速增加,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但是,由商品房预售制度带来的不规范、不透明、不诚信问题大量存在,也是一个必须严肃面对的现实。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各主要城市商品房预售比例普遍在8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达到90%以上。显然,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制度,在宏观调控的大趋势面前,这一制度如果不尽快完善其救济措施,极有可能引发大范围的社会问题。

    市场上的表现已经很清晰地告诉我们,曾经困扰房地产公司的“地荒”问题已经迅速转成了“钱荒”。就在半年多前,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们还沉浸在一场采购狂欢之中,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大肆举债屯地。然而,当政府为抑制通货膨胀,大张旗鼓遏制银行新增贷款的情况下,不仅房地产价格开始显露颓势,资本市场也对开发商们的融资需求报以冷脸。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资金就是生命,市场已经出现了的几起延期交房问题,无不与开发商的“钱荒”有关。

    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有预售制度在,杜绝延期交房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把话说回来,也许销售模式并不是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万恶之源,法律的不完善、监管的不到位和市场秩序的混乱,才是房屋买卖过程中的万恶之源。在我国现行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也明确规定“商品房预收所得款项必须用于工程建设”,可是像这样没有制裁的法律条款更像是个口号,也就难怪有专家讽刺其为“没有牙齿”的法律了。

    在国家经济调控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钱荒”凸现之下,既不能伤了经济大局,又不能损害消费者权益,那么,华山只剩一条路,那就是政府部门得主动出击,在政策上先加把锁。从实践看,这把锁应该体现在设立预购款监管专户、实行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确认、工程款的支付认可等关键部位上。倘真如此,房屋预售款并不直接交给开发商,而是由一个中立的第三方来保管,开发商没有了支配权,买房者的订金就安全得多了,也许,预售制度也没了存废之争。

    眼下,社会对政府部门这把政策锁的呼声已经很高,倘若不想陷房地产业及管理部门于被动境地,看来这把锁就是非上不可了,否则那位不能让我静听海的小伙子那充满抑郁的眼神,将无法让人安静下来。

          (此文为竞报专栏稿,将于下周三刊出,请勿先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