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是要在住房租赁市场上想辙

(2008-03-30 15:07:31)
标签:

杂谈

49a346ea4471662edff4d.jpg

 

还是要在住房租赁市场上想辙

    周五,京城下了一天不错的小雨,虽说给刚刚停暖的室温平添了几分阴冷,可空气中弥漫着的春意,还是让人对春天赋予了太多的憧憬。就在此时,笔者读到了四个资讯:一个是政府正在积极研究,力促“经济租用房”产品的问世;另一个是去年以来,全国城市房屋租赁市场活跃度低,呈日益趋冷之势;还有一个是,全国一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居高不下;再一个是随着新一届大学生的毕业,新一轮的租房潮将提前到来。这四个相互关联抑或相互矛盾的资讯分开来解读,让人仿佛有点儿雾里看花,但稍加串联便不难看出,由于人才、资本等要素受到高房价的挤压,一些城市的竞争力已受到损害,迫使人们不得不回过头来思考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锐不可挡,当“安居”成为横在资本和人才面前的一道难以迈过的坎,那城市发展的活力也就无从谈起了。没错,城市需要考虑承载力,但对外来人才、资本更加开放、尊重、宽容的居住环境,更是一个城市进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此情况下,如果还有人把年轻人、外地人,视为房价高涨的动因,实在就有点“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味道了。

    看到问题是一回事,用有效的办法解决问题又是另一回事。现在,不能让高房价成为城市活力杀手的认识问题好统一,关键问题是这个方程式到底应该怎么来解,才最有效、最便捷。缺什么补什么当然是一种解法,通过兴建“经济租用房”,让年轻的创业者、新入列的人才“安居乐业”肯定是选项之一,可是,人才总是流动的,且不论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不说这种产品周转过程的复杂性,也不顾政府财力的承受度,就说眼下到底应该建多大量的“经济租用房”,才能满足需求,显然就是个无解的未知数。除此之外,“经济租用房”一旦推出,其管理部门是谁、如何运营、谁来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也是“经济租用房”破茧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至此,我更愿意相信“经济租用房”的确切定位应该是象征性的、倡导性的。

    其实,我们的住房租赁市场上并不是无房可租,准确地说是无低租金的住房可租。有资料显示,全国除原有公房占11%的出租量之外,全国仅有2%的租房总量。一边是庞大的空置房源没被激活,一边是动议动用大量的物力、财力去建设政府持有的"经济租用房",多少给人一点退而求其次的感觉,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应该是从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培育和发展房屋租赁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深远意义。  

    这些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高房租高空置的城市怪病,其实病根很清楚,并不在人们的住房观念落后上,而是我们的政策导向出了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政策层面鼓励人们购房多,鼓励人们通过租房解决居住问题的办法少。什么货币化分房、银行按揭贷款,什么蓝印户口、购房退税、契税优惠等等,可谓一应俱全,而在租房住方面,却鲜少有政策上的关注和扶持。

    显然,让住房租赁成为住宅消费的主流方式绝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政府部门在切实认清租赁市场的地位作用之下靠政策引导出来的。现在,正是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绝好时机,重要的是必须打破“从头再来”的思维模式,在盘活手中的既有资源上用力,一方面要考虑加强对保有环节的税收调节,提高住房闲置成本,打击住宅空置,鼓励房屋出租,把房源挤出来;另一方面要给予租房者以一定的经济补助,让人们感受到租房住远比买房住划得来。

    当然,摆脱传统体制对租赁市场发展的禁锢与阻碍,鼓励、引导开发商建设市场型租赁用房,鼓励企业通过收购、长期租赁等方式拥有一定规模的房源,政府采取收购、兴建的办法持有一定量的低租金房,弥补房改时“一刀切”的失误,都是必要的,但政府的作为应该始终固化在支持、规范、激活市场的层面上。

  无疑,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不仅是对住房产品的补充,而且是更迅速最有效的补充。在城市产业结构处于退二进三的快速变化阶段,产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快速更新的现实,要求市场上有更多、更廉价的租赁房供维系城市活力的年轻人选择,显然,市场手段比行政手段会更经济、更有社会效益。  此文为下周三报纸专栏稿,请勿先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