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盘广告,让你文化起来不容易

(2008-03-13 13:15:32)
标签:

杂谈

楼盘广告,让你文化起来不容易

 

楼盘广告,让你文化起来不容易

    中国虽是个泱泱大国,文化积淀深厚,可也架不住一些人可劲的造。最近十几年,中国文化在房地界所表现出来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那叫一了得。不信,你随便留意一下街头的房地产广告,由开发商们传达出来的强烈信息,多少让人感觉到人文价值、历史传统,就那么一步一步让位了。

    源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建筑风格、建筑流派,都在中国城市房地产广告上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据说,有开发商狂言,楼盘的宣传与包装只要和国外文化挨上边就好卖多了。于是,走在街头,满眼都是“德国时尚”、“美国乡村”、“欧洲小镇”、“气质巴黎” 、“法兰西风情”,那牛吹得一个比一个邪乎。还有那些不知名和姓的、带着“神经质”笑容的洋面孔,往那广告牌上一矗,一个比一个不伦不类。殊不知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这些粗暴搬运过来的“洋创意”,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文化沉淀,又怎是一个楼盘就能代表的。

    附庸风雅乱攀关系,在很多房地产广告中极其受用。一个位于大学校园旁的楼盘,就有了人文荟萃,学风浓郁,书香浸染的广告词。更有与体育场一街之隔项目,打出了承继剑桥人文素质传统的贵族化社区的口号,说要让剑桥、英国乃至欧洲素质气质,杰出的人文教育、浓郁的贵族氛围在这里再现,还要熏陶出一批天才哲学家、诗人、科学家。天啦,简直就到了满嘴跑马的地步;建一个小区就顺带着把一个科学院、艺术院给建了,这背后透着的唯心论和没文化,实在让人怀疑,这开发商究竟是在建房子还是在跳大神。

    明明是一段让中国人抬不起头来的屈辱历史,却也成了开发商用于炒作的“卖点”。有开发商不仅在售房广告的显要位置刊出“最闪亮的五星级住宅,上海市中心法租界区……”、“依然保持法租界的昔日浪漫风情……”等宣传语,还在设计、印刷广告时以红底白字的形式突出处理“法租界区”一词。我不知道,这个开发商有没有读过书,但起码是不曾知道外国人曾在这里架起过铁网和枪炮,还挂着一个连小学都知道,让国人屈辱整整半个世纪的牌子。

    大量楼盘开盘在即,各种刺眼的浸透着开发商暗示性造梦的炫富广告,也同样令人眼花缭乱,什么“新贵公馆”、“富人聚集区”、“贵族的集聚地”、“名流府邸”;什么“有的人只能一辈子仰望,有的人却垂手可得”;什么“精英领地,城市所向”;什么“如果你不住这里,你就不配做名人”等等,真是越写越冲动,越弄越离谱。这些广告以割裂阶层的姿态,漠视了社会公平与公正,把开发商一味逐利,置社会责任于不顾的病态,暴露得淋漓尽致。

    不知所云,如同梦呓,让人莫名其妙的楼盘广告也不在少数。什么“阳光星期八”,什么“主语城”,什么“白雪公主”,这些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抛弃了大众熟悉的语言,以生造的词汇,用别扭的句法,让人找不着北。

    在商言商,佟湘玉不考虑伙计们的生计,李大嘴自有自己的小九九。可当这些垃圾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并已形成污染时,也就难怪人们用“三俗”的方式痛斥之了。

    地产,如同生活的容器,有形有色,可观可品。毫无疑问,地产需要文化,没有文化的楼盘,能够剩下的只有钢筋水泥的躯壳。在人们购房观念从物质化的楼盘定位,逐步上升到精神化的居住理念时代,文化如同一汪活水,润泽人们的想象空间,但并不是每一个楼盘都能够找到与自己相通文化的,显然仅有照抄、照搬,胡吹海侃是不够的,需要的是,静下心来研究这个城市的历史、传统,仔细嗅嗅这个城市潜藏的气息,洞察一下这个城市中人们情感的缺口。

    无疑,房地产广告是人文、历史、社会、生活的集合体、物化体,自然应该是文化的、民族的。可是,我们的地产广告远没有形成自己的丰富内涵,远没有与城市文化底蕴相适应,这不能不说与房地产商的整体素质不高有关。看着满街没文化、无厘头的广告,我常常有一种冲动,常常想对开发商们说,回去吧,回去恶补一下文化再来。可是,谈何容易!

                    (注:文章是编辑要的,题图是网上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