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夹心层”渴望的不是“租”

(2008-02-29 11:12:55)
标签:

杂谈

“夹心层”渴望的不是“租”

 

“夹心层”渴望的不是“租”

    把过去的一年称作中国地产业的民生元年一点不为过,因为在这一年,政府将主要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住房保障中,而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效。近日,又有消息称,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正在研究一种“经济租用房”方案,以期帮助“夹心层”解决住房问题。

    这样的说法听起来相当的美好,可究竟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还非常值得较较真。

    据说,“经济租用房”是为中产阶层量身定做的一种全新的住房产品。按照这一概念创造者的想法,是想通过 “两条腿”齐步走,亦即用“经济租用房”再对“限价房”形成的空档实施充填,以期把“无缝隙保障”的理念进一步做实。显然,动机相当纯粹,但让中产阶层改变观念,调头转入租房大军多少有点理想化。

    其实,在国务院“24号文”之前,业内所说的“夹心层”,通常指的是既不符合申请廉租房条件,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这个层次。而“24号文”在明确政府保障对象之后,“夹心层”的说法才被广泛地运用到了上摸不到市场,下不及保障范围的中产阶层头上的。一定意义上说,后一类所谓“夹心层”,是渐行渐远的高房价挤压出来的。

    住房保障对象从以前的中低收入阶层缩小为低收入阶层,旨在以有限的财政力量保证10%的低收入人口住房需求,主要模式即由政府主导开发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但随后而来的,是关于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被政策边缘化的质疑。一时间,楼市“夹心层”成为继城市贫民之后住房需求市场的又一关注焦点,在社会和谐的大目标下,“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也在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决策部门的视野。

   “限价房”应用而生,足以体现决策者在平衡市场与民生两个生态中的智慧。关于“限价房”,如今已为老百姓耳熟能详,并已在目前全国各地开花结果。而“经济租用房”究竟是什么,却有点陌生。何为经济租用房呢?按照设计者的说法,所谓“经济租用房”又称“经济性租房”,是指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用市场的办法建设和经营租赁低于市场价格,户型较小,供给对象主要是当地中等收入家庭。让我闹不明白的是,这样做到底符不符合中等收入家庭的心理期待?这样做,政府离退到房改前“大房东”境地距离还有多远?

    住房既是一种地区性很强的经济形式,更是一种阶层色彩很浓的社会现象。说中等收入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一点不假,他们是一个知识分子密集的群体,既好面子,又不服输。这个阶层虽说是思想相对活跃的群体,更能接受新事物,但是如果说叫他们不买房恐怕很难。事实上这些年的高房价,他们强烈购买欲的追逐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对高价意见最大的也是他们,在保障范围缩小后最需要住房的也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经济租用房”是为中产阶层量身定做的,我宁愿理解为是对他们更新住房观念的教化,实际意义并不大。

    退一万步说,即使占绝大多数的中等收入人群愿意变买为租,政府从市场上回购闲置的房子,就算按市场价格租的话,连一半资金都收不回来。从此,政府将因推出“经济租用房”而背负巨额亏损。在土地财政仍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最重来源之一的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到底有没有想真正做足这一功课,仍然是个问题。如果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国,政府尝试着做“房东”,无疑将对房屋租赁市场产生一定冲击,在当前受交易量下挫而萎靡不振的二手房公司正借着租赁市场的火热“回暖”时,政府抛出的“经济租用房”或将会引起二手租赁市场的一番动荡。

    其实,政府要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难,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把上涨的势头控制住,继续扩大限价房的量的投入,逐步扩大供应范围,真正把保障和市场两手都抓起来,让社会各阶层在住房问题上各取所需,而不要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某种新的观念的培育上。市场已一而再而三地告诉我们,住房市场是中等收入者的市场,他们要买房而不是租房,起码,我现在不信“夹心层”的住房观念会变。如此,政策的重心、政府的作用力应该优先放在哪?不言自明。

                       (此为专栏稿,拜托勿在两周内先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