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丹白露 --总与中国史有点瓜葛的地方
--西行散纪之四
到法国第三囬才得以前往这个欧洲尘土之上的神秘小镇--塞纳河左岸的枫丹白露。
象“香榭丽舍”一样,“枫丹白露”这个名儿,也不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竟让俺这个中国人身临其境时,会不自觉地陷入无尽的美丽遐想。有树影的摇曳,有清秋的薄露,有季节的转换,有时光的永恒……
无论它是徐志摩笔下的“芳丹薄罗”,还是朱自清纸上的“枫丹白露”,它永远指的都是一个地方,一个和它的名字一样美的地方。应该说“芳丹薄罗”这个译音,较“枫丹白露”更近似于法语的发音,但无论如何还是叫“枫丹白露”的美。
枫丹白露,这个深藏于170平方公里森林里的神秘地方,曾经是供皇室成员狩猎的皇家苑囿。森林里不仅有枫树,还有橡树、柏树、白桦、山毛榉等树木。所以当秋日来临之际,这里虽没有万山红遍的壮观景象,但也有春天开不出的各种颜色。行宫建于弗朗索瓦一世时期,是法国历史的活本,与许多法国政治大事有着密切关联。1685年路易十四在这里撤消了南特勒令,激起了胡格诺教徒的猛烈反抗;1812年罗马教皇被拿破仑囚禁于此;拿破仑于1814年在此被迫签字退位……
进入枫丹白露宫镶着金色图案的铁栅栏大门后,呈现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方形庭院,铺着四大块绿毯似的草坪,三面被蓝顶白墙的建筑物围住。枫丹白露的宫殿建筑分成几个庭院,细木护壁、石膏浮雕和壁画相结合的装饰艺术,形成了枫丹白露的独特风格。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拉斐尔的《岩石边的处女》等名家名作,原本都藏于这里。
枫丹白露宫被公认为18世纪室内装饰博物馆,到了拿破仑革命时期,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建造了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御座厅,厅内整个墙壁和天花板用黄、红、绿色调的金叶粉饰,地板用画毯覆盖,吊灯晶莹夺目,其装饰可谓集数百年之大成。
最不可不看的是,这里有一个中国馆,里面陈列着中国明清时期的绘画、金玉首饰、牙雕、玉雕等上千件艺术珍品。大厅正面是镶嵌珠宝的奇椅、屏风、宫扇,在其左侧依墙是两个大多宝阁柜。透过玻璃可见其中陈列着用珊瑚、田黄石、白玉等雕刻的摆件,传世的青铜器,精美的御窑贡瓷,清帝夏天戴的皇冠。一架木托碧玉插屏上还刻写着一篇记录乾隆六十大寿举行百叟宴盛事的传记文章。在展室另一侧是几个各自独立的展柜,里面全是大型的器物。在一件硕大的雕绘镶嵌有双龙图案的景泰蓝瓶的足边上,清晰刻写着“大清乾隆年制”。
圆明园有刺眼的断壁残垣,枫丹白露藏的却藏着咱家的真器,美,一下子变得如此黯然失色。
(以下图片点击可放大)









上图系拿破仑的办公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