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人思维纪实
第一次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北京、天津、上海三地人思维方式的不同,是那次去天津出差。
早晨在住地醒来的时候,阳光已经荡漾在室内,楼下的马路上响起了稠密的脚步声。
打扮不算入时,但骨子里却透着大都市人气质的天津人要远比北京、上海人幽默得多。幽默是一种文化,又是文化底蕴的一种外露形式。
大抵是清洁街道的缘故,清晨天津的街道总是湿漉漉的。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一不小心连车带人摔倒在马路上,一群男女老少呼悠一下全围上来,没有人去帮忙,小伙子利索地站起来,扶起自行车,满脸谦恭地对围观人摆手幽了一默:“对不起,对不起,没练好。”众人一笑,自行车流照常在大街上流淌着。
天津人这种颇有禅家“云在青天水在瓶”的风范,实在让人有一种轻轻松松、走在生活的音阶上的感觉。就因为那位不知姓名的天津小伙子这么轻松的幽默,让我一整天都 有一种好心情。
后来,天津人摔倒爬起来,又轻松地对围观者幽默的情景,让我常常有心中有事总想拈出来晾晾的的感觉。
既然看到了上海人和天津人对待同一境遇的不同处理方式,我便常常心怀鬼胎地在北京街头守株待兔。
看看北京的这位少妇,已听不清她的怨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一定在抱怨上帝把不佳的运气给了自己,完完全全忽略了保持一个人应有的从容。
原来,北京人的冲动和平静都是那么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