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缸平原:弹坑旁的世遗

(2010-04-09 06:23:03)
标签:

石缸平原

坛子平原

丰沙湾

世遗

战争

鸢尾

旅游

分类: 缤纷东南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我从缸子里穿越而来,泰迪的得意之作)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扮演超人)

 

特意从琅勃拉邦到万荣途中,挤出一天时间到丰沙湾,主要是为了一览这里神秘的石缸平原(plain of Jars)。这个2006年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到现在依然充满了迷,等待考古人员的挖掘研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2号遗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弹坑上的石缸1号遗址)

 

因为位于UXO危险区域,到石缸平原的旅行大多采取跟团的形式。也有人自己包车前往1号遗址,但谨慎起见,还是跟团的好。到达丰沙湾,我们第一件事就是找旅行社确认如果包括玩1、2、3号遗址我们能否赶上下午的汽车前往万荣。如果有冲突,我们只能意思一下离城最近的1号遗址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一号遗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被树裂开的石缸)

 

在白兰花宾馆下面的旅行社我们确认了这个构想是可以实现的。早上9点的团队,下午3点左右能回丰沙湾。然后旅行社帮我们买4点的车票去万荣(实际为4点半的),并送我们去车站。一共每人22.5万基普,其中石缸平原游每人12万基普,包括3个遗址,威士忌村,景点门票和午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这张好希腊的感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院子里满是弹壳的旅游信息处)

 

第二天一早,我们先去了SOS儿童村看望下那里的孩子们,然后准9点到达白兰花宾馆集合。昨天接待我们的那个帅哥是我们今天的司机。而我们的英文导游祖籍也是中国人,名字很有趣,叫杨阿姨(音),让泰迪一路都超级可乐。中巴车上满满得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8名乘客,先是来到了院子里堆满了废弃的炸弹的旅游信息处。我们围成一圈互相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和国家,不过基本都忘记了。。。导游在屋里捣鼓了一阵我们又继续上车,估计是登记人数备案吧,因为要去的地方是地雷和UXO区域,有一定的危险性。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9、唯一一个有盖子的石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禁止通行的小径)

 

我们先是来到离城最近的1号遗址,这也是最大的一片石缸,相邻的两片平原上有250多个石缸。“杨阿姨”先是给我们讲解了一番相关背景,不过也和我事前查的攻略差不多,石缸的来源依然是个谜。然后大家就自由活动了,当然,自由的范围是白线以内。就在石缸平原1号遗址上,MAG就发现了127个未爆弹,31814个残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一号遗址下面平原上的一半石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到处都是这样散落的弹坑)

 

石缸散落在平原上,但让我更加触动的是那一个个的弹坑,第一次看到呢。站在上面的平原上,望着下面那片,我给导游申请先下去了,想趁人少拍点风景。但因此错过了导游带去看那个据说是防空洞,又说是古代火葬焚化场的山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3、2米多高的大石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4、正在讲解的“杨阿姨”)

 

后来总结出来,完全没必要急忙赶路,导游留给大家拍照游览的时间足够,跟着他还能听到一些详细的细节解说。比如唯一一个有僧人石刻的石缸,又比如唯一一个有盖子的石缸等等。这些石缸有大有小,有方有园,形状石材各不相同。散落的分布在平原上也没有什么规律。究竟这些石缸是拿来做什么用的?石材来自于哪里?石缸制作的年代之类的,到目前依然没有定论。有的说是2500年前的石棺,有的说是1353年老挝第一位国王打败少数民族后欢庆用的酒杯。团队里有个人还很认真的和我们讨论她觉得是应该装死人用的。但这些石缸小的可能就30-40厘米,高的有近3米的,但大部分也就1米左右,装人的话还是有点勉强。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5、发酵中的米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品酒中,其实基本都是“干杯”)

 

接下来我们来到威士忌村。在老挝,有两种酒最受欢迎,一个是Beer Lao,一个就是Lao Lao米酒了。进了村子,导游先是给我们讲解了一下老挝人酿酒的工艺流程,然后就拿出一个酒杯和瓶子让大家品尝。泰迪就站在“杨阿姨”的旁边,她接过酒杯尝了一口,然后就怎么都不肯喝了。晕死掉了。在琅勃拉邦晚上,她可是一直闹着要喝Beer Lao的,还一直和吃烤鱼的一群德国人“干杯”。我一般情况下都是滴酒不沾,但总不至于倒掉或者喝过了再给其他游客吧,为了不失礼,只好硬着头皮喝了下去。原以为米酒了,就和我们的醪糟差不多,但真的很烈,有40多度呢。于是我的脸和脖子立马变成了红色,估计把导游和其他游客都吓着了吧。还好没醉,狂灌矿泉水后终于在游览完第二个石缸遗址后肤色变正常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看得出他在模仿干什么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还没联想到的看过这张估计就都明白了吧^_^。他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搞怪的一名了)

 

二号遗址位于树林中,而三号遗址要穿过一片农田,相当的田园美景。1号遗址最大,战争的痕迹也最重;2号遗址很丛林,3号很开阔,各有各的美丽。都值得一游。很庆幸我们衔接的比较完美,没有留下遗憾。一路上大家都在石缸上做着各种创意造型互相拍照。泰迪这个人像摄影迷给我拍了无数照片,我笑说比我最近10年的总和都多。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9、怎么逗都不开心的小MM,不知道遇到啥纠结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看看老挝美女标准是什么)

 

在三号遗址前,我们在一个茅草屋里吃的午餐,是米粉,可选鸡肉或者牛肉,简单但很可口。饮料自费。当我们吃完饭在周围闲逛时,新来的车上跳下了昨天晚餐时的苏州MM。于是大家热情拥抱,在老挝旅行,真的很容易反复遇到同一批人,大家线路都差不多。但苏州MM比我们时间多,超级羡慕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1、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2、道旁就是战壕坑。。。)

 

在三号遗址流连了一番,我们开始返回丰沙湾。我们这么磨蹭的行程,也在下午3点前就回到了白兰花宾馆。路上,杨阿姨还给所有人发了份调查表格。填写内容相当丰富,从导游司机服务明细到午餐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有没给我们介绍洗手的地方,有没肥皂这种细节都有。我们国内的回馈表啥时候这么详细周到就好了。司机把其他人放下,拿上我们的寄存行李,准备带我们去车站。在泰迪的要求下,中途我们在邮局停留了一会邮寄明信片。很遗憾丰沙湾的特色石缸的明信片居然在这里全都找不到,只有以其他替代了。泰迪后悔死没在琅勃拉邦带两张过来,她是个明信片迷。就这样,我们短暂而难忘的丰沙湾之行告一段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