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世无争背后的美军枪炮和苏联坦克

(2010-04-01 05:26:35)
标签:

军事

未爆弹

战争

丰沙湾

石缸平原

世遗

老挝

鸢尾

旅游

分类: 缤纷东南亚

Masters of War--Bob Dylan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苏联坦克残骸下的村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石缸平原3号遗址下的田园) 

 

一般提起老挝,都认为是个与世无争,世外桃源般的小国。然后,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曾经倾泻了美军1.3万吨的炸弹。1964-1973年之间,川扩省的丰沙湾被夷为平地。30%的未爆弹迄今依然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3、石缸平原1号遗址的弹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4、川扩村子前的苏联坦克残骸)

 

之所以从琅勃拉邦别扭得绕了个琅勃拉邦--丰沙湾--万荣--琅勃拉邦三角形,而不是走传统的琅勃拉邦--万荣--万象一条线,一来是为了那里神秘的石缸,二来就是亲身感受下战争遗迹。说真的,我很庆幸自己没生在战乱年代,也没身处战乱国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5、 几米长的大炸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6、旧机场,现在是个简易足球场,夕阳下红土地仿佛还有残血)

 

这几天在电纸书上,我又在复习《风姿物语》,里面天位级强者的斗争动辄让平民死伤无数。而在现实生活中,两大超级大国势力的比拼,曾经和目前造成了多少国家的灾难。缅甸,老挝,越南到现在依然残留着许多战后后遗症需要解决,而阿富汗和伊拉克更是没有安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7、弹坑痕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8、战壕遗迹) 

 

对于平和的老挝人来说,成为世界上被轰炸最惨烈的国家并不是因为他们想挑战美国。而是因为美军和越共战争中被牵连的陪葬品。胡志明小道的存在让接近越南的川扩省更是成为重灾区。但这样的惨烈在历史上却被忽略掉了,我们的导游说,连美国游客许多都不知道曾经的越战中牵涉到了老挝。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为了“secret war"。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9、村子里的老太太也许也在想没有战争的今天真好)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0、SOS儿童村的幼儿园)

 

因为到处埋藏着随时会醒的炸弹,农田许多都荒芜了。冒险下田的人被炸死,走错路也可能遭遇无妄之灾。1964年到2008年,据MAG统计有超过5万的UXO伤亡者(2007年LP数据丰沙湾人口6万人)。没有耕作就没有粮食和收入,川扩省是老挝最贫穷地区之一。丰沙湾还设立了SOS儿童村,收留那些因父母被炸死后无人照顾的孤儿们。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1、客栈门口的弹壳收集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2、弹坑痕迹)

 

走在丰沙湾街头和石缸平原上,当年的弹坑战壕依然可见,而房屋边如同装饰般的炸弹手雷则时刻提醒着我们,这里的平和下面,曾经有着老挝人最伤心的一段历史。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3、3号遗址外一家澳洲排雷机构的宣传画)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4、MAG在石缸平原上的线路告示牌)

 

在老挝排弹的主力是一个曾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的人道组织Mines Advisory Group,简称MAG。他们从1994年开始在老挝工作。但只靠他们的努力,在大面积地毯式轰炸遗留的未爆弹前只是沧海一粟。他们只能挑选优先清除的地域,比如学校,旅游点,考古区,交通要道,特别贫困人家的耕地。清理工作一寸寸进行,已经清除和未清除部分以半红半白的石块分界,白色一侧是安全地带。如果走到红色界外,也许你不会有事,也许就和这个世界说再见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5、被炸得四分五裂的石缸,远处还有个炮弹坑)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6、小新抗议道:干嘛让我挑战生死线呀)

 

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丰沙湾附近遗留的神秘石缸得以重现世人眼中。这个因为战火太晚才进入考古人员的视线的世界文化遗产到目前依然充满了很多谜团,成为世界上和复活节岛巨石像,英国巨石阵,南美巨石圈并列的世界上四大石器之谜。就在石缸平原1号遗址上,MAG就发现了127个未爆弹,31814个残片。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7、石缸平原3号遗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8、中央那条路才是我们能走的路,有MAG的路标,画面右面还有战壕的痕迹) 


关于这段战争历史说真的我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把石缸平原作为这次老挝行的目的地,最开始只是为了这个特别的石缸文化遗产。但随着行前功课,虽然只能查到一点点相关战争资料,也很让人感慨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19、在炮弹前面泰然自若聊天)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P20、以炮弹壳做标记的西餐厅)

 

另外在我《醉了,日落琅勃拉邦》一文中留言的武汉银科,就更让我觉得我很无知了。一直有知道抗美援朝,但曾经中国也参与过老挝的这段历史却真的是没想到。真希望这位网友能讲讲他曾经的故事。我们从课本上能了解的历史太少了。

新浪网友2010-03-23 19:08:20

70年至72年曾随部队赴老挝执行“援寮抗美”作战任务,无心观赏战火弥漫的异国风光。此博文、博照不仅将我带回到40年前的难忘岁月,也弥补了我当年错失观赏湄公河畔美景“良机”的遗憾。十分感谢“醉了,日落琅勃拉邦!”的博文作者。
                                       武汉  银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