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附答案)
(2020-07-21 20:54:00)
标签:
2020年北京中考语文古诗文 |
分类: 中考互动 |
(二)阅读《已亥杂诗(其五)》,完成第9一10题。 (共5分)
已亥杂诗(其五)
龚白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的自然之景, 抒发了_之情。(2分)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尤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3题。 (共8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刿曰:“未矣。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B.小信未孚
C.公与之乘
D.遂逐齐师
12.翻译文中两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政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ト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1)郑,过周而东,郑贾人(2)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3)郑伯之命,犒(4)以十二牛,宾(5)秦师而却之(6),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7)匈奴,式(8)上书,愿输(9)家财半助边(10)。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ト式兒宽传》
注:(1)[袭]偷袭。(2)[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3)[矫]假托。(4)[犒]犒劳。(5)[宾]以客礼对待。(6)[却之]使秦车撤退。(7)[事]这里指抵抗。(8)[式] ト式,人名。(9)[输]交纳。(10)[边]边防。
答:
附答案
9.红日西沉
10.《春晓》中,诗人通过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听到一一阵风雨声,不知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被摇落了多少呢?用“花落知名少”表达诗人对于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已亥杂诗》中,“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体现出作者的奉献精神。
11. D
12. [甲]翻译: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3.弦高和ト式都体现了“位卑未政忘忧国”的精神。弦高作为一名郑国商人,路遇秦国军队来袭,于是假托郑伯之命,犒劳秦国军队,用宾客之礼对待秦国,使秦国撤退以保住郑国。体现弦高虽身份低微也不忘优国的精神。ト式,从小牧羊,家境普通,但是当时汉朝正在对付匈奴,ト式上书,希望把家财的一半献出来援助边防,体现出国家有难即使位卑也不忘忧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