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古诗文试题(附答案)
(2020-07-17 23:05:35)
标签:
2020年河南省中考古诗文试题答案 |
分类: 中考互动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注: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e),专卖。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矧(shen):况目,何况。阁诏:搁置诏书。窜:这里指被流放。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丈夫之冠也
(2)得志,与民由之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6.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17.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一19题。(共4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诗歌讲述了卖炭翁
19.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3分)
14. (1)行冠礼 (2)遵从 (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
15.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意思对即可。2分)
16.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 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17.能: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焚诏(抗诏),不惧权势。(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8.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 意思对即可。1分)
19.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