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文言文的第三把钥匙:词类活用

(2013-02-12 15:06:28)
标签:

文言文

词类活用

初中教材

教育

分类: 谈文论语

词类活用,是指在上下文中甲类词临时用如乙类词。

这一解释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临时”。词类活用现象的用法是临时的,不是固定用法。如《送东阳马生序》中“腰白玉之环”的“腰”,本来是名词,在这里名词临时用如动词,意思是“腰上系着”,而不是真的成为动词。第二个关键词是“用如”,即“×词用如××”。当然,在词类活用十三种类型中,有三种类型是可以描述为“×词用作××”的。这三种类型分别是:1、名词用作状语。2、代词用作状语。3、动词用作状语。

接下来,我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对这十三种词类活用现象逐一加以解说:

一、名词用如动词。

其判定的条件是:

1、两个名词相连,两个名词之间不是并列、偏正关系和判断形式,那么这个名词之间就是动宾或主谓。如《送东阳马生序》中“腰白玉之环”中的“腰”,名词用如动词,腰上系着。又比如成语袖手旁观、车水马龙。

2、介词前。如《曹刿论战》中“又何间焉”中的“间”,名词用如动词,参与。此处“焉”相当于介词结构。

3、代词前。如《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名词活如动词,意思是“用鞭子打”4、副词后。如《狼》中“狼不敢前”中“前”,名词用如动词,向前。

5、能愿动词后。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名词用如动词,杀。6、“所”字后。《陈涉世家》中“置人所罾鱼腹中”中“罾”,名词用如动词,用鱼网。

7、“而”字后。《满井游记》中“泉而茗者”中的“茗”,名词动词,煮茶。

8、时间词后。如《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中的“霜”,名词活用如动词,“下霜”。又比如成语朝秦暮楚。

二、名词用如使动,也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可翻译为:使宾语怎么样。如柳宗元《陆文通墓表》中“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中的“汗”,名词用如使动,使……出汗。又如成语南辕北辙、汗马之劳。

三、名词用如意动。也叫“名词的意动用法”。

可翻译为: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如《伤仲永》中“父利其然也”的“利”,名词用如意动,认为……有利。又如成语千金一刻、草菅人命。

四、名词用作状语。

如果是“名+动”形式,两则不是主谓关系,也不是前宾语形式,那么这个名词用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比喻。如《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又比如成语土崩瓦解、星罗棋布、雷厉风行。

2、表处所。如《马说》中“才美不外见”中的“外”,名词用作状语,在外面。又比如成语道听途说、风餐露宿。

3、表方式(工具)。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手自笔录”中“手、笔”,名词用作状语,用手、用笔。又比如成语口诛笔伐、车载斗量。

4、表态度。如《史记·田单列传》中“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的“师”,名词用作状语,以对待老师的礼节。

5、表时间。如《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又比如成语日积月累。朝闻夕死。

6、表情势。势不两立。

五、形容词用如使动。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种形容词所表示的某种性质、状态。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必先苦其心志”中的“苦”,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受苦。又比如成语精兵简政、正本清源、丰衣足食。

六、形容词用如意动。

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某种性质、状态。如《醉翁亭记》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形容词用如意动,以……为乐。又比如成语不耻下问、重本轻末。

七、形容词用如名词。

用形容词来代表具有那种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抱残守缺。标新立异。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新”,形容词用如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其判定的条件是:

1、定语后(包括“之”字后,“其”字后)。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而予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的“乐”,形容词用如名词,快乐。又如成语其曲中规。

2、及物动词后。如《资治通鉴》中“瑜等率轻锐继其后”的“轻”,形容词用如名词,轻装。又如成语舍近求远、除旧布新。

3、介词后,而又无别的名词,处于主格或宾格的位置。如成语以小易大。

八、动词用如名词。

其判定条件是: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动词活用如名词,奔跑的快马。又比如成语入不敷出、百废俱兴、继往开来、救死扶伤。

九、动词用如使动。

使宾语发出动作,它可分两种情况:

1、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如辛弃疾《菩萨蛮》中“江晚正愁余”中的“愁”,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使……忧愁。又比如成语飞沙走石、斗鸡走狗、惊天动地。

2、及物动词用如使动,常使宾语的动作又带宾语。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闻寡人之耳者”中的“闻”,动词用如使动,使……听到。

十、动词用作状语。

前面的动词修饰后面的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等。如《伤仲永》中“忽啼求之”中“啼”动词用作状语,哭着。又比如成语生吞活剥、俯拾即是。

十一、代词用如动词。

如《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何”,代词用如动词,检查盘问。

十二、代词用作状语。

这里说的活用指的是指示代词用作状语(疑问代词用作状语则可看作本用)。庾信《哀江南赋》中“以鹑首而赐秦,天胡为而此醉”中的“此”,代词用作状语,这样地,这么。

十三、数词用如动词。

《左传·僖公五年》中“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的“一”,数词用如动词,一次借道。

辨别词类活用的四条程序:1、首先从意义上辨别该词的原属词类。2、从它所担任的句子成分看它是否活用。3、如是活用了,先辨别是否使动,意动。4、如不是使动,意动,则是一般活用。

初中教材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但是那些词类活用的词语在教学时如果不给学生点明,学生则不容易理解古代汉语中词语的用法。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简要介绍,但只要求学生了解,不作深入的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