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逆光之旅

(2013-03-28 17:26:43)
标签:

文化

分类: 我的评论

逆光之旅

——读《妻本佳人》

 

舒洁

 

    1988年夏,《青年文学》在丹东举办了“鸭绿江笔会”,莫言、刘震云、刘西鸿、洪峰等作家与会。作为丹东日报副刊编辑,姜宏敏既是组织者,又是与会作家。笔会结束后不久,我在《青年文学》编发了他的短篇小说《不许绝望》。

    白驹过隙。二十五年后,我收到姜宏敏的长篇小说《妻本佳人》,是我曾供职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不免感喟。

    我想到逆光。在文学中,我们距离某种真相越近,逆光越强。《妻本佳人》取材于并不遥远的史实,在一个叫凉水湾的村庄,以吕财主为代表的族群,迎来一场异常突兀的变革风暴。吕财主、吕宇春、吕宇霆、徐文卿、吕树鑫等,由此被深深裹挟入不可抗拒的命运中,他们之间的恩爱情仇渐次展开。正如作家在开篇所提示的那样,这是疼痛起源,犹如逆光刺目。也在开篇,那口令两个青年深深怵惕如同异象的楠木棺材,也就成了谶语般的隐喻。

    在逆光中,我们不难发现,当维系生存命脉的土地发生巨变时,世道人心也就随之改变。疼痛起源与善恶紧密相连,似是定数。在小说中,年轻一代如吕宇春、吕宇霆、徐文卿,都未能逃脱这个定数。某种极端化的推动会在瞬间使人性变异,徐文卿因世事巨变在几天内先后成为少东家吕宇春和长工吕宇霆的新娘,就是例证。但是,在近于荒诞的那个现实中,他们都不自知,究竟是什么力量,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身心与命运?

    文学只提供依附于岁月背景的真相,文学永远不会提供答案——所谓答案,是对接近或进入新的真相的尝试。真相,就如逆光回望,你只能听到精神的回声。

   《妻本佳人》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时间文本,吕宇春、吕宇霆、徐文卿在文本中渐渐远离给了他们生命、青春、幸福与疼痛的故地。他们从胶州半岛渡过海洋,来到辽东半岛。时间变了,地理变了,身份变了,境遇变了,惟有记忆没有改变。他们的记忆,准确地说是他们的遭际,依然活在彼此的记忆中。文学的推衍,必依赖于记忆,也就是想象的动力。在人间,爱恨情仇同样需要此种动力。

    千年一瞬,有时一瞬亦如千年。直到吕宇霆故去,徐文卿也没有从精神的意义上原谅他,这意味着,她就没有爱过他。她活在一个荒诞中,这是她的局限,是不幸。而吕宇春,这个在变故中几乎丧失了一切的人,身处荒诞,仿佛就是一个道具。活着,说彼此懂得,真的需要一个入口,就像光芒逸入一样。

    不能说吕宇春与徐文卿懦弱,在逆光中,若他们反抗,就会被荒诞粉碎。再说小说开篇,为了徐文卿,青年吕宇春与吕宇霆打赌,他能够克服巨大的恐惧进入黑夜中的家庙,站在那口极具象征意义的楠木棺材前,以此告诉暗恋徐文卿的吕宇霆,那个美丽的女子是他的。区别是,在夜晚的家庙前,两个青年的恐惧更多来自于传说和想象,而来自荒诞的恐惧却那么真实,那么猝不及防,那么轻易就改变了世道人心,在人的心灵留下了那么深重的伤痕,从此永难愈合。

    逆光,逆光之旅,生者与逝者都在那里走着。所有的人们都在逆光中走着。面对文学所呈现的世界,我们很难说纪念什么。一切都发生了,一切即将发生。阅读,决定了我们无法回避逆光,这个过程如此奇妙,仿佛接近了什么,仿佛触到了什么,仿佛突然失去了什么。你看,直到最后,在生存艰难与亲人病痛双重挤压下,吕宇春与徐文卿的儿子吕富国仍然珍视人的尊严,必须说明的是,他是被吕宇霆养大的;另一方面,他也在向母亲徐文卿问询传说中的浮财,他的意思是,一个在一生中守住秘密的人同时守住了什么?他应该带走了那个秘密,而这个人恰是他的养父吕宇霆。

    最后,在度尽劫波之后,年老的吕宇春与徐文卿破镜重圆。看到这里,我暗想,这是不是某种荒诞的持续呢?掩上《妻本佳人》,我又想,不会有答案的,文学没有答案。我看见一道逆光照耀很多我们似曾相识的人,他们神态安详,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是的,我们什么也不能改变,我们只有接受。

    感谢作家姜宏敏,在时隔二十五年后,让我看见了他对文学的热忱与努力。

    这才是创作的意义。

 

    2013年3月28日,于北京南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