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散文)千古峨嵋岭(3)

(2019-06-29 21:33:55)
标签:

文化

历史

运城河东

分类: 原创散文

                                                               

峨嵋岭厚重的黄土,山水灵秀,风光旖旎。峨嵋岭三水缠绕,峨嵋岭南有涑水,北有汾水,西有黄河。涑水河是运城的母亲河,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文化散文)千古峨嵋岭(3)


相传女娲在峨嵋岭用五彩石补天时,有两块小石遗留在了峨嵋岭上,一块成了稷王山,另一块成了孤山。这两座上就在峨嵋岭上。

我们先讲稷王山,早在远古时期,峨嵋岭稷王山一带就有原始部落繁衍生息。山名叫稷王山。后稷,据说为远古农官之名。而尧舜时的后稷,也就是周族的始祖后稷,则名叫“弃”。按《史记》中讲,弃与尧、契(商族的始祖)都是帝喾的儿子。后稷的出生却有这样一段传说。这个故事确实有名,古今的圣贤与百姓差不多都知道。说是弃的母亲姜嫄一日到野外郊游,看到一行巨人的足迹,她就踩着那巨人足印走了几步,于是竟有感而孕,后来就生下了弃。弃生下后,姜嫄一方面觉得不光彩,另一方面不吉祥,所以就想把孩子扔掉。她先把弃扔到里巷中,过往的牛马都绕道而走;她又把弃丢到冰池(今运城市闻喜冰池村)之中,结果又有大鸟而降,用其羽翼遮住弃幼小的身体而使之未能冻死。弃被母亲抛弃了几次均安然无恙,姜遂觉此儿奇异,于是最后又把弃抱回好生养护。周始祖后稷为什么又名“弃”,据说原因就出于此。文化散文)千古峨嵋岭(3)


后来,弃担任部落联盟的农官,为了百姓生活和部落繁荣,率众人四处奔波以种植黍谷,结果在汾河下游的这片黄土地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日出下山而作,日落上山而息,逐渐使这一带成为部落的粮仓。后来人们尊称弃为“稷王”,册封这座山就称为“稷王山”。稷王死后,也就葬在了这座山上。据说,当时人们为了表达对稷王的崇敬、怀念之情,便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庙,取名稷王庙。

说来也颇有意思。像是真有这么回事一样,在稷王山的山石中竟真有一种明亮发光的玉质石子,大小形状有的像麦粒,有的如黍稷模样,有的似谷子玉米,还有的形若芝麻或各种豆粒,甚至还有似南瓜籽者。因此,古人不知从何时起即把它们称作为“五谷石”。古人在稷王山采拾“五谷石”时据说有一传世规矩,那就是采拾者不能言语,如言语则终日不能获得一粒。这传世的规矩,无疑增加了稷王山作为中国农业始祖之神后稷诞生之地的神圣性。

华夏农业文明的起源就是从后稷在稷王山播种五谷的那双手开始的。当后稷看到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而经常忍饥挨饿时,心痛不已,他走遍河东的山山水水,用石头和木块制成农具,教人们耕田稼穑。文化散文)千古峨嵋岭(3)


接着说孤山,又名介山、绵上之山,上古时期还曾称之为西泰山,孤山一柱擎天,挺立在运城平原上。在这里,介之推隐居过,李世民在此扎过营传说中,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与孤山有不解之缘。据记载,公元25年前此山叫作方山。王莽篡位之后,刘秀被叛军追杀,逃至方山,躲在柏林庙内,懂事的蜘蛛结网封庙门救其脱险。追兵走后,刘秀来到一处层峦叠嶂、左环右抱的风水宝地,卧睡七日,养足精神,下山招兵讨伐王莽。公元26年,刘秀登基,号封汉光武皇帝。不久后,他回忆往事,山势如巨龙横卧,孤皇在山湾睡卧,梦中多次图谋皇业,不到一年,灭王莽,终登龙庭。他下圣旨改“方山”为“孤山”,同时封卧睡之地为“卧龙湾”。这就是卧龙湾的来历。卧龙湾三面环山,地势蜿蜒,状如卧龙。背靠凤凰岭,松林拥翠,风光秀丽。

堆云洞也在峨嵋岭上。这是一座道观,建筑始于元代,明清两代相继增建和扩建。布局严谨,设计巧妙,亭台阁楼,因地制宜,错落有致,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现存建筑有三皇阁、三王祠(药王、牛王、马王)和白衣大士祠等,配以廊庑、厢房、道院,形成一组宏丽的道观建筑群。文化散文)千古峨嵋岭(3)


堆云洞所处地环境幽邃,景致秀丽,清人慕其景色,题赞堆云八景为:双涧合流、石穴隐云、路盘层磴、庭俯乔林、东楼朝雨、西殿晚风、笔峰留月、高台孤耸。有诗云:“曲折螺旋步步升,青云足下会飞腾。回头试看行将处,已离琼楼十二层。堆云洞集自然奇观、建筑奇葩、道教文化、革命文物于一身的堆云洞,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探索宗教,激扬文化;追寻历史,缅怀英烈”的绝佳旅游胜地。

堆云洞地处幽僻,河东革命先驱嘉康杰同志曾于1922年在此创办“平民中学”,进行革命活动。1929年4月,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汪铭同志在此主持召开了河东特委会议,决定成立以嘉康杰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河东特别委员会,这里都被作为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中心,组织和领导晋南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文化散文)千古峨嵋岭(3)


好山好水好地方,运城有峨嵋岭,四川有峨眉山。相传是运城人走到四川,怀念家乡,便把峨嵋这一地名传到了四川。还有运城的龙门、大禹、巫(咸)山等也传到四川,其实这是一种文化传承,这些现象更证明了运城是华夏文明的根。当然,还有其他地名传到全国各地,就不在此论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