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堂景氏世系,始祖景差
标签:
文化历史 |
分类: 景氏文化 |
景差(约公元前290年至---前223年),芈姓,楚国公族,楚将景阳之子,楚襄王、烈王时代楚国大夫。
景差比屈原的年少,与宋玉、唐勒同时,以赋见称。“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见《史记·屈原列传》。有《大招》传世。宋玉在《凤赋》序里载: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前287年,楚将景阳救燕。前263年,楚襄王去世,考烈王即位,春申君黄歇任令尹,景阳为司马。前257年,景阳救赵。前248年,景伯任柱国。前251年,柱国景伯卒。前225年,项燕为司马,景骐为将(景驹的哥哥),打败秦军李信。
景差作景伯为公子,不爱好带兵打仗,爱好辞赋。《史记·屈原贾生(贾谊)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Chā)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前221年,秦迁大户到咸阳,楚国大族景差的子孙迁居关中,秦末农民战争中,迁居关中的景氏先后散居到河东、陕州等地。刘邦建立汉后,再此迁原留在楚地的王族景氏于陵县。秦汉这两次,景氏80%后裔都迁居关中。再加上因吴起变法逃至秦国景监的子孙,这样景氏主干都居于关中。
《大招》是楚辞赋家景差的作品,是一首招生魂的唱辞,为四言诗,是在原有民间招魂词的基础上改编而创作的。在招唤魄魂归来时,极言在外的困苦,家中饮食的丰厚,楼台的绚丽,歌舞的盛大,美女的妖艳和宝玩的珍贵。这魂魄对于安逸享乐的追求,是当时楚民族对于欲望追求的一种普遍风气的象征性写照。全文承袭了楚国民歌、音乐和巫事活动仪式,以及这种仪式中所具有的文辞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我们诵读全文,会感受到那浓浓的宗教气氛扑面而来,更能深深体会到楚国当时巫风激荡的盛况。
《大招》是楚辞赋家景差的作品,是一首招生魂的唱辞,为四言诗,是在原有民间招魂词的基础上改编而创作的。在招唤魄魂归来时,极言在外的困苦,家中饮食的丰厚,楼台的绚丽,歌舞的盛大,美女的妖艳和宝玩的珍贵。这魂魄对于安逸享乐的追求,是当时楚民族对于欲望追求的一种普遍风气的象征性写照。全文承袭了楚国民歌、音乐和巫事活动仪式,以及这种仪式中所具有的文辞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大招》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跟《招魂》酷似。它通篇是四言形式,隔句句尾用“只”字作语助,很象《招魂》的中间部分。其内容也是竭力渲染四方如何可怕,家乡如何可爱,劝魂魄归来安享,不要乱跑。文中写居止、饮食、游戏、女乐、陈设等,极力铺张,备极华美。而其归宿,则为王化德政。朱熹认为它是“尚此三王之道,以矫衰世之失也”(《楚辞集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