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春秋战国时晋阳的归属

(2010-11-21 10:04:52)
标签:

蒙骜

晋阳

宋体

运城

杂谈

分类: 河东历史

秦始皇本纪》记载,“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晋阳习惯上是指今天的山西太原,位置在蒙骜建立的河东根据地中北部。事实上,古晋阳指的是山西南部的晋阳。

 

                                中国有几个晋阳?

今天的山西省境内就至少有两个晋阳,一个是我们熟知的山西太原,另一个则位于山西省永济县西边紧挨黄河。

太原的晋阳现在为人熟知,而永济的晋阳则常被忽略。学者常有把永济晋阳之事误安在太原晋阳之上的错误。   

战国时期魏国《竹书纪年》有这样的记载,“十六年秦拔我蒲坂、晋阳、封陵”。蒲坂、晋阳、封陵三城均在今永济县西边紧挨黄河,由北向南一字排开。

唐初编撰的大型地理志书《括地志》,也认定了永济县晋阳的存在:“晋阳故城今名晋城,在蒲州虞乡县西三十五里。”唐初的蒲州就是今天的运城一带。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刘起釪在《续古史辩》也指出:晋阳“魏国《纪年》原材料确如此,其地在蒲州附近无疑。”

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也在永济县境内黄河东岸标明了晋阳城的位置。

据此,春秋战国时期晋阳就是在今运城市永济黄河东岸。

 

                 蒙骜于秦始皇元年击定的是究竟哪个晋阳?

 蒙骜元年击定的当然是黄河边晋南的晋阳。理由很简单,因为在《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军攻占太原时,始终使用“太原”这个地名,而没有使用过“晋阳”。其实,当时,太原就没有晋阳这个地名。

比如:秦昭王四十八年十月“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这里只提太原未提晋阳。

秦庄王“二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还是用的太原地名。

秦始皇“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还是用太原而未用晋阳地名。

上述记载说明,至少在秦国人及同时代的记史中,今太原之处有太原城而无晋阳城。

当然有人也会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上述秦军攻占的是太原郡,而不是“太原”城。如果攻占的是太原城,就会使用“晋阳”地名。

这个说法难以成立。其理由是

1,秦昭王四十八年“司马梗北定太原”尚无太原郡。

2,11年之后,秦庄王“二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时,也还没有太原郡。第二年,蒙骜又攻占了太原城附近的榆次、新城、狼孟,这才基本占领了后来太原郡的地盘,随后才设置了太原郡(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攻上党。初置太原郡)。

3,即使秦国设置了太原郡后,秦始皇“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指的也还是太原城因为从行文上看,邺是一座城,太原也应该是一座城。而这段文字随后的取狼孟”则进一步说明,这个时候秦军并没有完全占领太原郡。因为“狼孟”就在太原城附近,是太原郡的一个重要城邑。秦军占领了太原城后,接着发兵这才占领了狼孟,这之后才逐渐获得太原郡的控制权。

既然秦国的记史在提到今太原城时,始终是使用“太原”地名,所以,“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的“晋阳“就不应该是太原,而应该是黄河岸边永济境内的晋阳。

 

                           晋阳城是何时反叛的?

根据《秦始皇本纪》的行文来判断,“晋阳反,元年,将军蒙骜击定之”,这表明早在秦始皇元年之前,晋阳就已经反叛了。到了秦始皇元年,秦国才采取行动,派将军蒙骜击定之。秦始皇元年之前正好是秦庄王三年蒙骜大败之时。《史记•秦本纪》及《魏世家》均记载,蒙骜率领的秦军被魏公子无忌率领的诸侯联军击败,从黄河内败退到黄河外。《魏公子列传》更是记载,联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秦国的家门口函谷关。联军攻关秦军死守,这才幸免遇难(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此时晋阳借机反叛,合时间合逻辑。

 

综上所述,春秋时代,晋阳当在晋南运城区域是毫无悬念的,三家分晋的原始地应该在运城市区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