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夏河东)解州地名考

(2008-11-01 11:48:23)
标签:

河东文化

黄河文明

文化

分类: 河东那些事

 

 据《三国志·关羽传》:“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也,河东解人也。”东汉的河东郡解县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河东府,临晋县,本汉解县地,后魏改为北解县。……故解城,本春秋时解梁城,又为汉解县城也,在县东南十八里。晋惠公许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内及解梁城是也。”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也说:“解州,解县,本汉旧县也,属河东郡。后汉及晋不改。后魏改解县为北解县,属绥化郡。”

又称:“蒲州,临晋县,本汉解县地。

以上二书均为东汉解县旧治,在当时临晋县东南18公里处的故解城。临晋县,唐属河中府。此后直到民国,县名相沿不改。1954年临晋县与猗氏县合并成临猗县。旧县治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20公里的临晋镇。故解城,据清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十一《古迹考》所引猗氏人郭为观《郇城考》说:“考解故城有二,皆非今治。今治乃唐改隋虞乡县故治为之,而别于其五十里置虞乡县。其故城一在临晋之城东、城西两村之间,乃北解也;一在卿头村,乃南解也,其故迹皆存。”其中所说的北解旧治,即故解城所在地。

今人刘纬毅在其所著的《山西历史地名通检》(山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解县,西汉置,属河东郡,东汉、晋不改,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改为北解县。故治在今临猗县临晋镇东二十里城西乡和城东村之间。”

考虑到古今地望方位角度的不同,刘纬毅的判定与《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的说法是一致的。这种说法虽然明确了东汉解县县治在今临猗县境内,但却将它与故解城视为一地,并混淆了与北解县治的不同,具体位置还是不明确的。

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解县名下另有解城。显而易见,故解城与东汉解县县治不是同一个地方。《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将故解城等同与东汉解县县治,合二城为一,是与《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不相符的。

又据《水经注·涑水篇》说:“涑水又西南径解县故城南。”郦道元为北魏时人,既然称有“解县故城”,那么必有北解新县治。

清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六《府州庭县考四》“临晋县”中即说:“汉置解县,隶河东郡。北魏太和十一年,分解县置南解县,而改解县为北解,徙治于汉县故城西北十八里,胥隶河东郡。”

由此可见,北魏时不仅解县县名改为北解,县治也不在同一个地方。

那么,东汉时期的解县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后汉书·郡国志》“解,有桑泉城”,南朝·梁刘昭注:“《左传》僖二十四年,晋文公入桑泉。杜预曰在解县西二十里。”《元和郡县志》“临晋县”又称“桑泉故城在(临晋)县东一十三里。”清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七《府州庭县考五》据此推断,认为东汉解县县治在“临晋县东三十三里”,“以地望准之,汉解县当在今猗氏县七里而近也。”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这一推断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清猗氏县即今临猗县城。因此我们可以说东汉的解县县治旧治应在今临猗县临晋镇东约16.5公里处,或者说在今临猗县西约3.5公里处。

至于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在东汉时尚属猗氏县地,直到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末年,才首次成为解县县治。

北魏太和十一年,解县改为北解县,又别置南解县与今山西省永济虞乡镇西。北周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废南解县。至北周末年,又别置解县城于今山西运城解州镇。《太平寰宇记》:虞乡县,“周明帝废南解县,别置绥化郡,今县西北三十里绥化故城是也。周末,置解县于虞乡城东,于解县西五十里别置虞乡。即此邑也。”清光绪《山西通志》卷二十七《府州庭县考五》:解州,“(北周)武帝保定元年,(绥化)郡废,改绥化县为虞乡。又别置解县于废南解县城东二十里、女盐池西北。”北周末年,即公元580年左右,这是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有史以来成为解县县治的最早时间。注: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朝天皇九年(589年)

再说说解县以及解州的沿革变迁: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解县省入虞乡县。九年,移虞乡县治于废解县县治。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虞乡为解县,又于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别置虞乡县。《元和郡县志》“隋大业二年,省解县。九年,自绥化故城移虞乡县于废解县理,即今县理是也。武德元年,改虞乡县为解县。”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解县省入虞乡县。二十二年复置,又省虞乡入解县。《旧唐书·地理志》:河东府,“贞观十七年,省解县入虞乡。二十二年,析置解县”。此后武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复析解县置虞乡。

至五代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置解县,下辖闻喜、安邑、解三县,而治于解。《新五代史·职方考》:“解州,汉乾祐元年九月置,割河中之闻喜、安邑、解三县为属而治解。”《太平寰宇记》:解州,“本蒲州解县。汉乾祐元年,蒲帅李守贞反。榷盐制置使郑元昭奏请于解县置解州,以捍凶渠。于是授郑元昭为刺史,仍割蒲之安邑、绛之闻喜与解县三邑以属焉。”此后,除金一度移州治于今平陆县西南外,一直相沿不改。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省解县入州。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又省解州,置解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现如今的解州非东汉时期的解,由于历史政区地理的变迁,解、解县、解州的名称一直在变,其政区范围也在进行变化,东汉时期的河东解,在今天的临猗县西约3.5公里处,涑水河之北;现如今的解州镇位于涑水河之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