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我再次来到临汾,晋南平原上的古城,看上去真美,她是镶嵌在三晋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汾河穿城而过,古老的城市焕发着青春活力。
来到临汾不能不看尧庙,不能不看华门,尧都平阳, 河东临汾,它是帝尧的故乡,那座华门拔地而起号称世界第一门的华门成为世界窥探古老华夏文化的又一个入口。这座高出凯旋门50米的华门就是为昭示帝尧的功绩而建设的,但是华门所真正包括的历史内涵,已经超出了帝尧时代而被放大成中国古代文明的窗口。
一入尧都,放眼西望,一座高大的门形建筑隐约直锥天穹,那就是华门了。华门位于临汾尧都区尧庙旅游区中心,由三门组成,座宽80米,高50米,西临汾河,东向朝日,号称天下第一门。也许,只有这样宏伟的建筑才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典型的中国古建风格使华门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作为中国文明的标志为世人瞩目
华门从设计的定位上,就要求不能与任何中国古代的门形建筑相同,但又要融合各朝代风格。华门的台阶有56级,代表着56个民族,寓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通道中间有二十一个彩玉石球,代表二十一个历史朝代,两侧的护栏雕成车轮状,象征历史车轮滚滚前进。在通道的顶端,一双石刻巨手托起一个青铜古盆,盆中不断溢出清水,象征文明的起源。
走完了这段台阶,宛如走过了漫长的中国历史。华门之内更像是博物馆,一座融合历史的博物馆。这里随处可见的古代物品和形象在一点点地渲染游客心中对古文化的印象。一进华门,第一眼就落在了大厅中央一座大鼎上,这座鼎四周围着8个小鼎,九鼎连环,寓意一言九鼎,同时也象征古代的帝皇权力。连环九鼎高2.9米、宽2.4米,周围刻满八卦、龙凤图案,形体厚重,风格古朴。大厅之内,八根盘龙柱支撑穹顶,柱上龙形均按原始图腾塑造,顺柱蜿蜒而上。
在那柱子延伸的尽头,是碧蓝色的天宇,群星环绕之中,烈日当空而照。我站在华门大厅里,不自觉地呆望着头顶那个用巨大的水晶雕成的“太阳”,她宁静而又温和,与真的烈日带给人们的感觉不同,也许,古老的民族希望有这样的太阳,有这样的圣帝,温和亲近而不是炽烈逼人。四周墙壁,刻着中国的各大山脉、河流、城市的名称,正对大门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副巨大的对联,这副对联以“五百字写五千年”为题,上下联各250字。在这500个字里,描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轨迹。在这里,还有另一种痕迹打动着我,宽阔的墙上,凸出了一个个网状的窗栏,走近一看才发觉,这些窗栏都被做成了原始社会所用的陶罐纹理状,古朴而又别出心裁,有画龙点睛之感。拾级而上,进入华门二层,这里是古代文化的集场,编钟、脸谱、甲骨文……文化被细分到了个体,如果说华门一层重在气势,那华门二层则工于精致。从甲骨文到历代典籍收藏,从编钟到唐三彩,从古钱币模型到京戏脸谱,具体的历史意象构成了一个古文明的整体感觉。作为游客休息的主要场所,华门二层将设置音乐茶座、服饰演艺、名特餐饮、精品收藏等,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也有了休闲的好去处。
华门顶端有一阁,名飞愿阁,阁楼中央有一青铜鼎,鼎上环绕8个愿珠,代表8个方向。华门设计者当初设飞愿阁的初衷就是要借华门之气势,让游客在这里表达自己的心愿,摸一摸愿珠,暗祝意愿得以实现。登高望远,出得飞愿阁,仰望青天,飞檐之上白云流苏,扶墙远眺,古老的尧都尽收眼底,天地相接,心胸为之一阔。
华门基座上,雕刻着一个古老的龙形图案,随行的导游说,最初的龙形,是猪头蛇身,这儿的龙即是按最古老的样式雕刻的,在龙的环绕下有四个大字———“尧天舜日”。这里是古尧帝的家乡,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用源远流长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