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姓氏出河东
(2008-10-03 20:09:21)
标签:
河东文化黄河文明文化 |
分类: 河东姓氏 |
姓氏文化,是河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东姓氏,植根于这块古老而又丰厚的土地上。这枝上林奇葩,没有一枝报春,争先绽放,而是在多方探讨姓氏源头的专家学者、寻根问祖的姓族人士,从瓜瓞绵绵的姓氏藤蔓间寻根觅宗中,愈来愈多的认识到“根在河东”后,才以其特有的庄艳魅力绽放于群姓丛簇的百花园中。
为什么源于河东的姓氏如此之多?笔者试作如下议论。
原始先民,尤其是有代表性的民族首领在河东一代生息活动比较早。河东地区在遥远的古代雨量充沛,山林丰茂,河谷密布,土地肥沃,是宜于人类生存的天然家园。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带着他庞大的风姓部落,长期活动在河东一带。《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是说,在母系氏族社会,少典氏是走婚于有蟜氏部落,然后生下黄帝、炎帝。
黄帝之后,其裔孙帝喾姬姓,与有邰氏女姜螈(运城闻喜)通婚生弃(即后稷)后来成为周族的祖先;与有绒氏女简狄(运城永济)通婚生契,后来成为商族的祖先;与陈锋氏女庆(临汾)都通婚生尧,后来成为五帝之一的陶居氏帝尧;与善于占月的常仪通婚生挚。他所依重的八位才子,即八姓:伯奋、中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悝,亦称“八元”,所谓“天下之民,为之八元”《左传•文十八年》说明的就是这些。
至尧舜禹时期,尧都平阳、禹都安邑、舜都蒲坂皆在河东,《吕氏春秋》有段记载:“昔帝尧修坛河洛,择良议沈,率舜等升于首山(河东中条山)而导河渚,有五老游焉,相谓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也。五老乃翻为流星而升于昂,即于此也。”此说半为神话,我们不去理会“五老”为哪路“神仙”,天赐“河图”之说,五帝相受于同一个河东地区永济五老峰,不能说这只是巧合。
据上所述,这些层出不穷的姓族,走马灯样的在河东地区反复出现,足以证明河东一带是中华民族原始先民最初开疆扩土的根基,众多姓族,轮运辐辏,播迁四方,成为河东姓氏源头众多的最重要因素。
上古以及后来的夏、商、周三代在河东周围建都、封国,筑城、采邑比较多。据上所述,五帝时期河东地区已成为部落酋长们倍受青睐的一片热土。后来,三家分晋,韩、赵、魏更成为姓氏源头。所以我们有理由说,河东,华夏姓氏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