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融吳回世系

(2008-05-21 09:44:09)
标签:

杂谈

分类: 景氏文化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亦曰女樞,見瑤光之星,貫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宮,生顓頊於若水(今青海墨曲、四川若爾蓋和岷江上游一帶)。首戴干戈,有聖德。

   又,昌意出河濱,遇黑龍負玄玉圖。時有一老叟謂昌意雲:“生子必葉水德而王。”至十年,顓頊生,手有文如龍,亦有玉圖之像。其夜昌意仰視天,北辰下,化為老叟。

   生十年而佐少昊氏,十二年而冠,居窮桑(今山東曲阜)。當少昊之衰,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顓頊受之,二十而登帝位,都窮桑。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

    復西遷中國,戰共工,天柱折,地維絕,驅諸南方,混華夏,一四海,遷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市西南顓頊城)。衛,顓頊之墟也。

   或曰:元年(西元前2514年),帝即位,居濮。十三年,初作曆象,用乙卯,四時不忒。二十一年,作《承雲》之樂。三十年,帝產伯鯀,居天穆之陽。

    或曰:顓頊始自窮桑,而徙邑商丘,建都於亳。

    帝顓頊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 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顓頊受學於綠圖。造渾儀之器,以觀天象;制乙卯之曆,以判四時;作《承雲》之舞,度《六莖》之樂,以化百姓。

   七十八年,帝陟,年九十八歲。葬東郡濮陽頓丘南廣陽(今河南內黃縣梁莊鄉),下不及泉。帝嚳代之。

   顓頊,水德之王,立於北方。金生水,以水承金也,故為水德。興於高陽,天下號曰高陽氏,又號窮桑氏。娶鄒屠氏、騰隍氏妃,生子:姒鯀、駱明、窮蟬、季禺、罐頭、瘦約、伯稱、禱杌。

    顓頊次妃騰隍氏,又名曰女祿,生二子:稱、禺。

祝融吳回

       高陽生稱,字伯服,亦曰伯稱。豫州東南汝水之濱,稱所居焉。稱生卷章。卷章者,老童是也,娶根水氏女驕福,生二子:重黎與吳回。重黎者,又曰祝誦、祝和, 帝嚳高辛時居火正也。淳耀天明地德,能光融天下,故帝嚳命曰祝融。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故曰昔之傳天數者,高辛之前有重、黎。

    當其時,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複居火正,仍為祝融,遂平共工氏。吳回卒,葬衡山之陽祝融峰(今湖南衡山),後世祀為火神。吳回生子陸終。

     重黎氏世序天地,別其分主,以曆三代,而封于程(今河南洛陽東古上程聚)。其在周世,為宣王大司馬,詩雲“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既失其官守,去周適晉,後世遂有司馬氏焉。

    吳回氏初居陝之隴山,禹夏東遷時,循渭水北陂,乃東徙河東吳山(今山西运城平陸之中條山,也曰首陽山,太行山南側)。其在商世,吳氏族世居朔方,後沿河東下而 居新鄭,是為吳方國也。其後,繼遷濮陽雷澤之西,止於朝陽(山東臨朐東北朝陽古城),史稱王吳,遂為商時東方之雄邦也。後有商季吳伯出焉。

     祝融氏胤嗣失職南遷,降居江水(古“四瀆”之一,又稱大江,即今長江),與蠻夷雜處。季連羋姓一系,開國荊楚,卒為春秋霸主。

陸終六子

     陸終者,吳回之子也。陸終嗣吳回為祝融。陸終氏族,奉陸螽為圖騰以得名。已東遷吳山(平陸),有裔更東遷大陸 (吳澤)。大陸者,為豫州之獲嘉(河南新鄉獲嘉縣),距顓頊之舊墟不遠矣。商滅夏,為其所迫,乃東遷山東汶上之北,仍稱平陸(漢代於此地置東平陸縣,以與 山西之西平陸縣相對)。此其後,一枝派再北遷陸鄉,亦山東陵縣是也(或曰平原縣)。甲骨文載:商武丁時(西元前1250-前1192年),汶上有陸國。周 立,陸亡於魯。後裔遂有陸終氏焉。

     陸終娶鬼方氏妹,曰女嬇(kuì),孕而不粥(音yù,古同“育”,生養),三年,啟其左脅,生子六人:長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六曰季連,皆坼剖而產焉。

長曰樊

    長曰樊,為己姓,封昆吾國(今河南濮陽東南)。夏帝仲康六年,錫昆吾,命作伯(音bà,通“霸”,指春秋時諸侯首領),故昆吾為夏伯主。桀之時,湯滅之。

    夏衰,昆吾、豕韋相繼為伯,昆吾氏遷於許(今河南許昌東)。《左傳·昭公十二年傳》“楚靈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鄭人貪賴其田,而不我與。’”蓋謂昆吾國償遷都於許。

     昆吾為三代之五伯之列。《異姓諸侯王表》“適戍強于五伯”注雲:“謂昆吾、大彭、豖韋、齊威、晉文也。” 《國語》:“祝融能昭顯天地之光明,其後八姓,昆吾為夏伯,大彭、豕韋為商伯,莊子、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日知錄》:“五伯之稱有二:有三 代之五伯,有春秋之五伯”。杜元凱雲:“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韋,周伯齊桓、晉文。”

    夏帝癸(夏桀)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三十年,商師征昆吾。同年乙卯日,湯滅昆吾。《詩·商頌》:“韋、顧既伐,昆吾、夏桀。”《詩·商頌》箋:“昆吾、夏桀同時誅也。”其後裔自臧而無譐,後有昆氏、吾氏、昆吾氏。

    昔之傳天數者,有夏為昆吾也。《歸藏易》曰:“昔者,河伯筮與洛伯戰而枚占,昆吾占曰:不吉。”

    昆吾國者,衛是也,蓋後世之濮陽(或曰為山西運城東北之安邑鎮)者也。括地志雲:“濮陽縣,古昆吾國也。昆吾故城在縣西三十裏,台在縣西百 步,即昆吾墟也。”《左傳僖公·二十九年·釋例》曰:“帝丘,故帝顓頊之虛,故曰帝丘。昆吾氏因之,故曰昆吾之虛。東郡濮陽縣是也。”今濮陽城中有昆吾台 在焉。

     昆吾氏四方國:蘇、溫、顧、董:

     蘇國,昆吾氏,夏國於有蘇,周封於蘇而都於溫。夏帝槐三十三年(帝芬,西元前1800年),封昆吾氏後裔於蘇(今河南輝縣之西蘇嶺),史稱有蘇氏,以紫蘇 為圖騰。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而亡殷焉。曆商而昆吾之後無聞,至周,有忿生為司寇,封於蘇,而都於溫(今河南溫縣)。蘇忿生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稱 之,蓋書所謂司寇蘇公者也。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有蘇氏,其後洛邑有蘇秦。春秋時(西元前650年),狄滅蘇,蘇子亡於衛國,稱溫子,其裔以溫為姓 (見《唐溫信碑》)。

     溫國,昆吾氏,都於(約在西元前2000年立國)溫邑(今焦作地區溫縣上苑村的北地高臺上)夏殷諸侯國也。境內有溫泉,以之為圖騰,故得名焉。夏癸(夏桀王)二十六年(西元前1720年),商湯滅溫,溫為商畿內邑。故後裔以國為氏,遂成溫姓焉。

     顧國,都於濮(今河南濮陽範縣東),夏殷侯國也,商湯伐滅之。昆吾胤有雇氏族,擅畜鵪鶉驅雀,以護桑蠶,故奉鵪鶉為圖騰,而以雇為國號焉。甲骨文中雇通 顧。夏殷之世,顧國為東方之雄邦。夏末,成湯滅顧國,以國氏焉。殷末,泰伯、虞仲入吳,顧人相隨至於顧山(江蘇無錫東顧山),蔚成江東顯族焉。

     董國,昆吾氏,都于定陶(今山東菏澤定陶東北),夏殷諸侯國也,滅于周,以國氏焉。括地志雲:“曹州濟陰縣即古定陶也,東有三鬷亭是也。”

     蓋蘇、溫、顧、董皆昆吾之後別封者,乃昆吾氏四方國也。然則,此董國者,昆吾之後別封也;此董氏者,己姓之別受氏為國者也。

二曰惠連

    二曰惠連,諱定,號南陸,是為董姓,封參胡國。參胡者,韓是也。參胡國初都於韓,汾陰永濟之韓陽是也。惠連生於帝嚳七十五年(前2275),長於帝堯時。惠連生子飂叔安。

    惠連氏族者,藩衍於吳山,奉“董”為圖騰,擅以“薡董”結繩取火。“薡董”者乃結繩之蘱草也。此董姓者,祖惠連也。裔有惠氏傳世焉,至周宋國有惠施。

    堯時,比年水患,洪水蕩蕩,懷山襄陵,帝憂之。帝堯九十三年(舜攝政21年西元前2223)舉賢治水,命鯀統督治水。時,惠連六昆弟與鯀皆年五十二歲, 禹、定公(惠連)樊治海河及其上流術河。以定(雲公)及其子嘉治汾水及其上流洮水。自與四嶽共二十八部及定公(雲公)之四弟鏗、求、安、季等治中流淮、漢 諸水,定公(雲公)主治汾洮納贏,允之法,率胡、鳩、鸝等族及本族,以上流築堤坊,下流疏導,水歸大河。上下同心,三年水準,功成。

   《  說文》:韓,井垣也。惠連裔有善築韓者,因以為氏,蓋董姓之韓氏出焉。

     三曰翦(jiǎn),或曰篯(jiǎn),或曰鏗(kēng),是為彭姓,商封于大彭(江蘇徐州銅山縣)。善養生之道,其道可祖,故世稱彭祖。曆虞、夏至商,為商伯主。《莊子·大宗師》曰:“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籛鏗者,制鼓之材也;彭者,振鼓之聲也,因以為圖騰。堯舜之世,彭人已盛。彭人始居陝西,處夏之東。後建彭國,墟在原陽(河南北部黃河北岸原陽縣)。及商河亶甲時,複徙濟甯彭山(山東濟寧)。繼而南徙彭城(江蘇徐州銅山縣),史稱大彭。

    夏帝啟五年,武觀以西河叛,彭伯壽帥師征西河。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商仲丁三年,彭伯克邳。殷末,武丁(西元前1208年)滅之。李軌注:“彭祖名鏗,堯臣,封于彭城,曆虞、夏至商,年七百歲。”是所謂五伯者,亦商時也。故大彭乃三代五伯之屬也。

    彭祖者,彭城是也。括地志雲:“彭城,古彭祖國也。外傳雲殷末滅彭祖國也。虞翻雲名翦。神仙傳雲:“彭祖諱鏗,帝顓頊之玄孫,至殷末年,已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壽終也。”彭祖有四十九妻,五十四子。

   彭祖之後封於禿,因國氏焉,亦彭姓之別族也。

    彭祖之孫孚(二十六子之子),為周文王師,拜官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

    彭祖其後別封豕韋、諸稽、舟人三國:

     豕韋(今河南省濮陽滑縣境內),或曰豨韋,為商伯主,亦乃三代五伯之屬也。豕韋氏,能馴龍者也,得通靈之道,能驅馭群品,提挈二儀。《莊子·大宗師》曰: “豨韋氏得之,以挈天地”。少康封大彭別孫元哲於豕韋。夏衰,昆吾、豕韋相繼為伯。及夏帝孔甲,廢豕韋氏,命禦龍氏劉累更豕韋之後;夏帝皋,使豕韋氏複 國;商武丁滅之,以劉累之後代之。《姓纂》雲:韋姓出自顓頊大彭之後,夏封於豕韋,苗裔以國為姓。《唐書宰相世系表》亦雲,夏時封顓頊孫大彭為諸侯,少康 時封其別孫元哲於豕韋,苗裔以國為氏。

    諸稽(今河南嵩縣西南),商滅之。《元和姓纂》:“大彭之後封諸,徙封稽,因氏。”諸稽之後無聞。

    舟人(今河南溫縣附近),周滅之。

    四曰求言,或曰萊言,是為妘(yún)姓,鄶國(今河南密縣東北35公里的曲梁鄉大樊莊東北,秦水東岸的故城角寨子村)也,世稱會(會鄶檜同,音 Kuài)人。周武王封其裔於濟洛汭穎之間,為鄶子,春秋時為鄭武公所滅。會人者,鄭是也。說文:“鄶,祝融之後,妘姓所封澮洧之間,鄭滅之(西元前 769年)”。

    又,帝嚳命曰祝融都於鄶國,今河南鄭州府新鄭縣祝融墟,即鄶國都也。括地志雲:“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二十二裏。毛詩譜雲‘昔高辛之土,祝融之墟,曆唐至周,重黎之後妘姓處其地,是為鄶國,為鄭武公所滅也’。”

    妘姓之後封於十邑:

會,妘姓之後受封於會,在河、伊之間。其君驕貪嗇儉,減爵損祿,群臣卑讓,上下不臨。詩人憂之,故作羔裘,閔其痛悼也;匪風,冀君先教也。鄶仲不悟,重氏 伐之,上下不能相使,禁罰不行,遂以見亡。鄶仲之後,避難去邑為會氏。鄶(今河南新鄭、密縣一帶),為西周初武王所封,鄶姓。

晉,商代會人後裔承勳,封於晉,賜姓柴。周武王時襲封柴晉公,世居平陽(今山西臨汾),為平陽郡公。

鄔,春秋時期,妘姓之後受封於鄔(今河南偃師縣),以封地為氏。

鄢,春秋時期,妘姓之後受封於鄢(今河南鄢陵西北),以封地為氏。鄢娶仲任為妻,貪冒愛財,蔑賢簡能。春秋時為鄭所滅,改名鄢陵。

路,妘姓之後受封於路。路子嬰兒,娶晉成公姊為夫人,酆舒為政而虐之。晉伯宗怒,遂伐滅路。

潞,春秋時封會人後於潞(今山西潞城縣東北),路姓。

偪陽,妘姓之後受封於偪陽(今山東棗莊嶧縣南),晉荀罃武子伐滅偪陽。《左傳·襄公十年》:“夏,五月,甲午,遂滅偪陽。”

夷,妘姓之後受封於夷,今山東即墨西。

鄅,春秋時期,妘姓之後受封於鄅,今山東臨沂北。

雍(今河南沁陽縣東),為夏時所封(雲姓子孫),商末國滅,雍姓。

羅,西周時封會人(雲姓)後裔於湖北宜城,稱羅國,後被楚滅,羅姓。

雲,會人的另一封地,雲姓。

五曰安

   五曰安,或曰晏安,或曰安斟,是為曹姓,諸曹所出。晏安佐舜有功,封于曹國,賜姓曹。晏安生均連,均連生彩白,彩白生季劄,季劄生主廷,二十七世有邾俠。

曹氏族始居曹地(陝西周至),奉曹為圖騰,因之為姓。東遷弘農曹陽(河南靈寶東),自虞舜、夏迄商初,居此焉。曹輔夏,及商滅夏,與之抗,為方國,稱曹 方。商初伐曹,東遷漕邑(河南滑縣東)。盤庚遷都殷(河南安陽),與之甚近,再徙定陶(山東菏澤定陶)。亡于商季。

曹姓封於邾。《曹騰碑文》雲:“曹氏族出自邾”。朱人為曹氏族一支,初居朱陽,邑在曹陽西南,後隨曹徙陳國株邑。周武王克殷,晏安後裔曹俠,封諸邾國(今 山東曲阜東南南鄒村),或曰鄒國,為魯國附庸。邾文公遷於(西元前614年)繹(山東鄒城東南紀王城)。一支南遷朱方(今江蘇丹徒東南)。戰國時,邾亡于 楚宣王。徙其君于江夏郡邾縣(今湖北黃岡西北)。括地志雲:“故邾國,在黃州黃岡縣東南百二十一裏。”其後有朱、鄒氏。史記雲:“邾子,曹姓也。”子孫去 邑以朱為氏,世居沛國相縣(江蘇徐州地區)。俠傳非,非傳成,成傳車,車傳輔,輔傳將新,將新傳訾父,訾父傳夷父顏。

魯國騶,故邾國,曹姓。其裔邾武公,名夷甫,字顏。邾顏子友,有功于周,別封為附庸,居鄒,為小邾子,遂以顏為氏。

六曰季連

六曰季連,是為琇姓,或曰羋(mǐ)姓,楚之先也。季連生附 沮(或作‘祖’),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 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于楚蠻,封以子男之田,是謂粥熊,又號粥子,姓羋氏,居丹陽。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 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俱事成王。

楚居丹陽,今枝江縣故城是也。括地志雲:“歸州巴東縣東南四裏歸故城,楚子熊繹之始國也。又熊繹墓在歸州秭歸縣。”輿地志雲:“秭歸縣東有丹陽城,周回八裏,熊繹始封也。”

六人者,皆有後,各分為婁姓,昆吾始姓已氏,其後為蘇、顧、溫、董。蓋因封國,漸成六部,各居一方焉。己姓昆吾、蘇、溫、顧、董,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矣。

有祝融八姓,己、董、彭、禿、妘、曹、斟、羋,蓋出此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