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条山文化,难解之谜

(2008-03-16 16:35:52)
标签:

文化

     首山,一名中条山,在蒲州东南十五里。首起蒲州,尾接太行,南跨芮城、平陆,北连解州安邑及临晋、夏县、闻喜之境,
     《禹贡》:壶口、雷首。即是山也。  
     《左传》:赵宣子田于首山。
     《史记》:卫鞅谓秦孝公,魏居岭 厄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
     司马贞曰:大河径中条之西,自中条以东,连汾、晋之险嶝,谓之岭 厄。汉武帝元封六年,置晋山宫于此,诏曰:朕礼首山,昆田出珍玉,或化为黄金
     应劭曰:昆田,首山下田。
    《封禅书》:自华以西,名山七,一曰薄山。薄山者,襄山也亦中条之异名。 
    《穆天子传》:东巡自河首襄山。即此。
    《水经注》:雷首西临大河,俗亦谓之尧山,上有故城,世又曰尧城。
    《括地志》:雷首山延长数百里,随州郡而异名,一名中条山,一名首阳山。又有蒲山、历山、薄山、襄山、甘枣山、渠潴山、独头山、 Й山、吴山亦曰吴坂之名。
    《尚书大传》:汤伐桀,升自 而。
     郑氏云: 而在河曲之南。是矣。山之南阜,即首阳山,夷齐饿死于其下。   
     《唐六典》:河东道名山曰雷首,亦曰中条。天宝末,哥舒翰与贼将崔乾 战于灵宝西原,翰军于河北,登高阜望之胡氏曰:首山与湖城县之荆山,隔河相望,军败,翰走,自首山西度河入关或又谓之南山。元至正十八年,汝颍贼陷晋、冀诸处,察罕帖木儿引军趋河东,先遣兵屯南山阻隘,自勒重兵屯闻喜、洛阳。贼果出南山,为伏兵所败,乃进屯泽州。中条在晋、冀之南,与河南岸诸山相接,故曰南山云。
    《名山记》明何铠撰中条以中狭不绝而名。上有分云岭、天柱峰见临晋县及桃花洞、玄女诸洞,谷口、苍龙等泉,其瀑布水,自天柱峰悬流百尺,而下出临晋县之王官谷,入于大河。而解州东南之白陉岭,通陕州之大阳津,尤为奇险。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历山舜王坪,山脉平均海拔1249米。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关隘重叠,矿藏丰富。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石锥山 在永济县虞乡东,接近运城县界,亦名石维山。《资治通鉴》:梁大通二年(528) 长孙稚使其子于彦与杨侃么帅骑兵自恒农北渡,据石锥壁。”胡三省注:“河东郡虞乡县有石锥山,于此筑垒壁也。

  首阳山   在今蒲州老城南,亦称雷首,亦称首山。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逃避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旧时有夷齐墓、庙。樊廷枚《四书释地补》:“首阳,尝称首山,《左传·宣二年》赵宣子田于首山是也。”

  王官谷    在永济县虞乡东南十里中条山中。唐代诗人司空图曾在王官谷占良田数十顷,修筑亭台楼阁,并有清泉碧水,极一时之盛。

  妫汭水    在永济县蒲州老城南,源出历山,西流入河。《尚书·尧典》:“降二女于妫汭”。《水经注》:“历山,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曰汭水。”二水异源同归。一说汭非水名,妫汭指妫水隈曲之处。

  石筍溪   在永济县虞乡中条山北麓下,唐卢纶有游石筍溪诗。

  五姓湖   在永济县东北,即古张杨池东、西二陂也。《水经注》:“涑水又西南属于陂,陂分为二,东陂世谓之晋兴泽,西陂即张阳泽。”亦名五姓滩,因滩旁有五姓故名。

  广孝泉   在蒲州老城东南二里,古名舜井。城中井水皆咸,此水独甘,酿酒尤佳,宋大中祥符四年,帝驾汾阴,赐名广孝泉,命王饮若撰碑文刻石记之,岁久碑泐,明时勒碑重书。

  巫咸山    在夏县东五里。以巫咸父子的祠、墓并在山麓,故名。 《太平寰宇记》称一名覆奥山。县志称一名瑶台。山有苍松翠柏,又有温泉供人沐浴,为本县之名胜。按,巫咸,一作巫戊,为商王太戊的大臣。

  历山    在垣曲县东北九十里,俗称舜王坪,相传舜帝躬耕于此。海拔2321米,为本县最高的山峰。山上树林茂密,盛产药材。

  汤王坪    在垣曲县古城北的亳城村北处。相传汤王都亳即此。元致和二年在此竖立石碑一通,镌“商烈祖成汤居亳故都”。

  教山    在绛县东南。 《太平寰宇记》:“教山今名效山,亦名罩山,在县东南八十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