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景胜文明华夏河东文化战争随笔/感悟 |
分类: 史论/随笔 |
五 “关公战蚩尤”的由来
不管历史怎样评价与描述蚩尤,蚩尤村世代为蚩尤香火拜祭,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逢蚩尤生辰、功德与忌日(死期)举行隆重祭典,年代久了,所以将蚩尤传得成了一种腐恶,正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文化情感症结,这种佐证的典型是宋代出现的“关公战蚩尤”一案。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记云:
“宋真宗祥符五年(公元1013年)十月十七日,夜有神人自空而降,奏曰:‘臣乃上天直符使者,玉帝有敕,后八日有圣祖轩辕降于宫阙。’言讫而去。帝次日与群臣议之,洒扫宫室,设祭礼。至日,圣降于延恩殿,帝拜于前,圣日:‘吾往昔人皇氏也,其后为轩辕,即汝赵宗之始祖也,吾以汝善修国政,抚育下民而来。言讫,圣升天矣,帝大异之,帝与群臣议之,圣降之迹山(应为“尚”字)存,天香未散,群臣贺日:“陛下圣德所感,圣祖降于宫阙’,帝诏天下梵宫,并建圣祖宝殿”。
此记,“一石三鸟”:一:证明了五十年前,即公元960年赵匡胤登龙殿是天经地义,因为是“人皇”与“轩辕”之后代,是龙种,是天子之宗后;二:宋真宗
“善修国政,抚育下民”政绩极佳,感动上天与祖宗来垂巡安抚慰问宋真宗们;三:皇帝下诏颁旨,要天下大建庙宇,供奉赵王室直祖轩辕黄帝,公开为自己证明龙种龙根………
“吴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有甚之—信州龙虎山的张天师们,趁此良机,于是导演朝野,请出已逝去800年的解州人关羽,重演了盐池侧畔当年“黄帝战蚩尤”一事,不过虽是同一地点,同样战斗经过,同样结局,但4000年前是真人,石来棒往,伏尸遍野,鲜血成河,而此次关羽之战蚩尤,凡人未能一见。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事前请旨,要“陛下先令解州管内民户三百里内,尽闭户不出,三百里外尽示告行人,勿得住来。”皇帝诏告之后,解州盐池之内,“忽一日,大风阴暗,白昼如夜,阴云四起,雷奔电走,似有金戈铁马之声,闻空中叫噪。如此五日,方云收雾散,天晴日朗,盐水如故”
(同引前书)
关于此事,宋元以还,记述较多,但时间不同,除宋大中祥符七年(元1015年)说外,尚有政和中(元1111——1119年)说,元佑中(1086——
1093年)说,崇宁二年(1104年)说,崇宁中说等等。此灾异实因是解州盐池中“阪泉”水旺而混,导致“盐花不生”,由而惊动朝野:一是民生用盐;二是解州盐池是朝中财政收入达“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还有记为“四分之三”者)的重要收入;三是道教要影响宋王室,并要选择重大问题(解州盐池绝非则也非同小可)“大显身手”。
大概宋朝天子太无知,抑或未如今天我们常说的搞“科学论证”,竟然相信了“恶神”蚩尤作崇,使天下大雨,毁了盐池。起码,依当时传说,关羽主管民间天旱祈雨,“百无不验”,而盐池是因雨多致使“阪泉”失常,请关羽出来,再下大雨,盐池焉得能恢复生产?我们也不必评论其事,评也无补。
蚩尤因解州盐池,再次成为大汉民族主义执政者以及道教的主攻对象,自然是由于宋王室尊其轩辕黄帝为直接始祖这一主线而致,但此事最终的社会效益是:道教社会地位攀升,关羽崇拜从而走上了一个升帝升神的新阶段,轩辕黄帝的再次崇拜升温的影响未及宋王室之望,蚩尤的民族地位与声望彻底被推向了深渊。
可以说,此前,蚩尤虽败尤荣,至少还被官方列为“战神”崇拜,诸如晋文公重耳、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都有祀庙崇拜蚩尤记述,以及后如称为“冀州”各地,蚩尤庙坛不少,包括到专门记述“关羽战蚩尤”之事文字中,还讲及“轩辕斩蚩尤,后人立祠于(盐)池侧以祀焉。今其祠宇顿弊,故变为蛟,以妖是境,欲求祀典……幸已除灭(见《大宋宣和遗事》)”“……往昔蚩尤与轩辕争战,帝杀蚩尤于此地盐池之侧,至今尚有近迹……”(见《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等。
前一篇:四,凤后的故事
后一篇:运城的地图象母亲的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