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河东旅游 |
天柱峰是王官谷内的一座独立擎天,巍然高耸的奇峰。它挺拔雄峻,怪石鳞峋,苍松古柏高挂于悬崖峭壁之间。远远望去,峻岩林立,巍峨壮观。在天柱峰两侧有东西两道瀑布,相距半里许。冬天似冰柱倒挂,涓涓一线细流;夏日则飞湍直下,犹如垂天白练。水激石峭,白雾腾空。注目细看,瞬息万状。暑月,数十步外,冷气袭人,驻足小憩,顿觉凉爽舒适,心旷神怡。两瀑之水在峰前合二为一,形成一条湍急的溪流,沿谷而下,被司空图命名为“贻溪”。
在天柱峰脚下,原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亭子,掩映在松柏之中。因年久失修,现在仅存颓垣残壁。据说这亭子是司空图隐居时所建,初名“濯缨亭”,后改“休休亭”。灌缨亭者,是以屈原《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而取名的。后改体休亭,是因他感到乱世壮志难酬,只好隐居山林,遁迹世外,终日过着游山玩水,清淡自然的隐士生活罢了。他在这幽谷林深之处隐居二十余年,对山石林泉充满了自然的爱恋之情,促使他写下了许多山林遣兴,闲吟自适的诗歌和诗歌理论《诗品二十四则》,对后世颇有影响。他将诗歌分为雄浑、冲淡、纤称、沉著等二十四种风格,每一种风格都以一首优美的风景诗来描摹它的意境。如“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荫路曲,流莺比邻”;“露余山青,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等、这些诗句优美动人,比拟贴切,含意深刻,为历代诗论家所推崇。为中国诗歌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此隐居时,还自比晋代诗人陶渊明,“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并以《桃花源记》的典故来命名王官谷为“桃源滨”。清代诗人吴雯有诗曰:“晚来鸥鹭侣,接翅桃源滨”。
在休休亭之下约百米之处,有“三诏堂”。现在只存遗址,灌木丛生,一片苍翠。在唐末朱全忠篡权之后,曾三次诏司空图入朝任礼部尚书,他却坚辞不就。后人为纪念他这种高洁的品格,就在此修了这座庙堂。原堂门边有一副楹联曰:“一片野心都被白云留住,九重宠诏休教丹凤飞来。”表明司空图不谋权贵,甘居山林过着幽静清淡的生活。
王官谷的两边是陡峭的高山,山上树木层层叠叠,蓊蓊郁郁。谷里的贻溪湍急而下,水击乱石,潺潺流响。贻溪出谷后,散入田间,可引以灌溉。昔日村民为引水灌田,常常争执不休。司空图为解决民众争水纠纷,曾创立了分水法。他让石匠在一块大石头上凿两个相等的洞,矗立在贻溪出口的水中,将水分成两股。东股流入东渠,西股流入西渠,分别灌溉东西村庄的农田。并刻石立碑,明载分水之法,为后人执守不越。传说司空图在分水时,亲自下到水中,被急流冲倒,一只毡靴被水冲到清华村口的岸边落出。后人为纪念他的功德,还在毡靴落岸的地方修了一座“司空侍郎庙”。此庙已毁于洪水,现在尚存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