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Wū)姓
出自巫是中国古代一种专门从事祈祷、占卜活动的职业,以职业为氏。上古时候有一种种专门从事祈祷,祭祀,占卜活动的职业,叫作巫人。巫人在古代被认为是上天的使者,受到王族显贵和一般百姓的尊崇。巫人还常常管理天文,医术,算术方面的事情,在朝廷中的地位相当高。在夏朝和商朝时,巫又被分别称为巫祝和巫臣。商代时就有巫臣巫咸和他的儿子巫贤,是当时的占星家。巫人的后代中有以官职为姓氏的,称为巫氏,是今天巫姓的主要来源。据《风俗通》记载说:“凡氏于事,巫、卜、匠、陶是”。巫姓来自于其所从事的职业,“巫师、巫医、卜笙之官。”巫氏为古时之名门贵族,是百家姓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又《姓氏考略》上说:“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商朝时,巫在朝廷中的地位相当高,大臣巫咸和他的儿子巫贤都是商朝的重要大臣,他们的后人称为巫氏。《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提到:“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健,又有巫都,着养性经也。”自汉代以后巫姓之人遍布四海。
得姓始祖:巫彭。据《姓氏考略》载:“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健,又有巫都,著《养性经》也。”从上看出,巫氏的始祖,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世家。开族始祖是巫彭。巫彭是黄帝轩辕氏的大臣,曾奉黄帝之命与相君“处方盛饵,湔瀚刺治,而人得以尽年”,成为中国医学的开创人。
上古以来的巫氏家族源远流长,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主要繁衍于平阳一带,居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从《姓氏考略》追索,巫氏的始祖,是黄帝臣巫彭作医。
巫姓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八十五位。从上古开始的巫氏家族,几千年来,主要在平阳繁衍。也就是说,古之平阳是巫氏族人的原始源地。历史上,古之平阳有多处。
巫姓族人的源地平阳,指的是今山西运城夏县。他们都是上古神医巫彭的后裔。
巫 咸:是一位不凡之人。《归藏》载:“昔黄帝将战,筮于巫咸,”《列子·黄帝》:“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巫咸,知人生死存亡,期以岁月,句句如神。”从记载的业绩,看出他确是一位神巫,料事如神。不仅如此,而且也精通医道。说他作过尧的医生,“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树树枯,祝鸟鸟坠。”这位巫咸,真可谓集医、筮两道于一身了。
巫 妨:是上古时代一位身兼医、筮两道的著名人物,写下《小儿颅脑经》可据以卜天寿,也可用以判病疾。他传之子孙,再由他的世代子孙相互传授,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幼儿科医学专著。
巫 凯:明代句容人,刚毅果断,智勇双全,镇守边镇30多年,边务修饬,威惠并行。
巫罗俊:字定生(582-664),号青州。罗俊先祖巫暹,东晋末年由山西省平阳郡夏县(今山西省运城夏县)避乱到山东兖州,后管福建南平。隋大业(605-617年)间,罗俊随父再迁居宁化。巫罗俊从小刻苦认真学文习武,且富有无私无畏的精神,爱抱不平,互助互爱,常做好事,爱憎分明。他少年有知识、有殊勇、有抱负,而得“文韬武略的少年”的名声。唐贞观三年(629年),天下基本靖宁。巫罗俊这时已是48岁的中年人,考虑到“黄连去长安天末,版籍疏脱”,没有正式建置不行,因此“罗俊自诣行在上状,言黄连土旷齿繁,宜可授田定税”。“朝廷嘉之,团授巫罗俊一职,令归剪荒以自效。”黄连由朝廷批准,于唐乾封二年(657年)有了镇的建首,名为“黄连镇”,结束了“版籍疏脱”的历史。巫罗俊得到朝廷嘉奖和旨令之后,便不再是“山大王”,而是朝廷命官,便可以行使职权,再加上原有丰厚的经济积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开发的境城东自桐头岭,西至站岭,北自乌泥坑,南至杉木堆。即包括现在清流县境的八分之六和明溪的一部分,约达4000多平方公里,为五十年后建县奠定基础。巫罗俊于唐麟德元年(664年)8月11日,与世长辞,享年83岁。
进言抚慰,军士皆如挟纱纩;
当朝辅弼,父子相继调×羹。
——佚名撰巫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楚臣巫臣的事典。巫臣,一名屈臣,字子灵。因故奔晋,遭灭族之患,乃请使吴,令其子狐庸为吴行人,教吴乘车用兵,吴晋始通,约伐楚。下联典指商代太戊之臣巫咸,父子为相,治王家有成。巫咸子名巫贤。他们都是商代名相。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佚名撰山西省夏县巫咸山巫咸祠联
在山西夏县境内有一座山,汉前就称“巫咸山”(见《水经注》《汉水.地理》)。北宋的《太平寰宇纪》中也说夏县有巫咸山,山下有巫咸祠。更有夏县的历代县志,都将巫咸父子载入邑内的“贤才”之列,其居所名“巫咸里”、“商相坊”,除此还有巫咸的祠、墓、庙,山、河、谷,均以巫咸命名。明弘治年间县令姜洪重修巫墓时,墓前石兽犹存。经历代修葺的巫公寺、观、墓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夏县的一大名胜。当地乡民有八月十五集会祭祖祀巫的传统。祠门两侧就悬有这副古楹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