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了1月份销量数据。数据显示,1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别下降24.6%和18.0%。如此大的跌幅在以往几年比较罕见。去年1月份,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1.1%。
据中汽协分析,整体大盘处于下滑趋势,源于2020年春节假期在元月份,有效工作日17天,比去年减少5天;另外,自1月20日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影响市场,但由于已经接近春节假期,对1月份的数据影响或将有限。
商用车成疫情防控主力 销量跌幅远小于乘用车
从不同种类来看,商用车的跌幅远小于乘用车。据数据显示,乘用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144.4万辆和161.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0.2%,降幅大于汽车总体。同期,商用车产销预计分别完成34.1万辆和32.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8%和5.7%。
在同一背景下,商用车是如何做到销量降幅小于乘用车呢?究其原因在于此次疫情爆发,商用车作为供应保障的重要环节,医疗救护车的生产供应成为当务之急,所以上汽大通、江铃汽车、北汽福田、南京依维柯等部分商用车企业已恢复生产、加班加点为完成订单而忙碌生产,从而促使了商用车行业的复苏,销量影响小于乘用车。
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疫情发展,商用车也难逃销量下滑风险。中汽协认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购车需求和消费能力短期内明显下降、企业生产进度受阻、企业出口困难增加、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隐患加大、企业应对标准法规的难度大幅加剧。
在生产端,疫情严重的湖北地区,年度汽车产量占全国的8%-9%;比较严重的广东、浙江也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大省,对于整个汽车产业的影响举足轻重。销售端,不少人在疫情期间选择在家自我隔离,4S店的客流量因此大幅减少。至于各大车企近期大力推广的线上销售,成交率也不高,有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足5%的受访者接受线上购车。
疫情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自动化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
积极的一面是,中汽协预计此次疫情将造成一季度汽车产量的大幅下降;在疫情结束后,抑制的消费需求会在短期内释放,汽车市场将迎来一波短暂的消费高峰。全年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但全年汽车市场发展形势仍不容乐观。
此外,本次疫情也会起到一个加速行业优胜劣汰的作用。强者恒强,抗风险能力更出色的厂家无疑会活到最后。从本次疫情的教训来看,提高工厂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是一条必由之路。对于具体车型而言,车辆智能化趋势也会受本次疫情的刺激,进一步加速发展。在选车购车方面,网上查询和交易的模式也可能会大行其道。在售后服务方面,疫情也会催生售后服务模式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央、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经济保障政策,为企业减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复工复产。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安徽、北京、上海等超过19各省市,已累计发布超过69个经济支持性政策。中汽协数据显示,目前183个整车生产基地中,截至2月12日,已有59个基地开始复工复产,占32.2%。
红点点评:
毋容置疑,疫情对于今年汽车市场肯定存在短期内的影响。但由于国家及各地政府对于此次疫情的防范措施到位,未来如果给予企业及行业一些支持性的政策,刺激消费促进各行业发展,相信商用车市场会迅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