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的牙克石市是中国最冷的城市,这里海拔733米,清晨的温度通常在零下36度以下,1月的全天平均气温零下31度。
在这种环境里,不但早晨室外的物体上都会凝结上一层霜,就连白天,空气中的水分多一点,都会立刻凝结成雾。如果不是生活在这里,或者为了见识一下中国最寒冷的城市,可能不会有人愿意在这里多停留一天。
汽车工程师们对这个地方有另外的理解,这里是他们坚守的地方。因为车辆测试就是要找到各种极端的使用环境,在新车上市之前,全面验证车辆的各种性能,找到车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把它们解决在上市之前。
笔者近期正好参加了东风风光580的一次高寒测试。亲眼见证了参与调教车辆的工程师日以继夜的工作,不停采集车辆数据,分析数据,量化数据。这使我想到了最近流行的“工匠精神”与“冰上舞者”,风光580的高寒测试完美诠释了这两个看似独立词语之间密切的联系性。
例如发动机的标定,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高寒地区车辆的冷启动。这要求车辆在室外停放超过10小时之后,还能正常启动,所以会是每天第一个进行的测试项目。
而白天在试车场里,笔者又看到工程师们驾驶着车辆,不断的加速、制动、急转弯,找到车辆的极限,发现整车和各个系统的问题。
精心调校 只为“安全”二字
在如此繁杂的工作中,最系统的工作可能就是车辆安全的验证和整车调教工作了。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这个当前最流行最有效的安全装备之一的调教。
这项装备问世至今不过20年,却几乎成为继ABS之后主动安全性最重要的电子辅助设备,在分秒之间已经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它能够避免最高达80%侧滑事故的发生,先后被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地区纳入新车必装设备。
虽然我国还没有法规强制将ESP纳入新车必须装备,但离地间隙大、重心较高的SUV在转弯时更加容易发生侧倾,紧急情况发生时ESP确实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冰面是一种附着力非常低的路面,车辆行驶中的任何瑕疵都不能在这种路面上被忽略,冰雪路面也是ESP调教的必备环节。笔者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现在各个车企的新车配置表中,均能看见ESP的身影,东风风光580的有什么独特之处吗?随后笔者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东风风光的工程师。
虽然问世才20年,但ESP的发展非常快,虽然现在有的ESP的扩展功能已经非常丰富,最先进包括了ACC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警示、夜视系统等,但ESP诞生的初始原因、至今也是最本质的工作,仍然是对车辆失控状态下的有效干预。无论ESP功能再先进、再丰富,都是附加在这个本质上面的。所以,单纯就ESP系统本身而言,最主要的因素只有两点:介入时机与制动力度。
东风风光580选择了世界顶级的零部件供应商来供应ESP,供应商所生产的零部件都是标准化的,客户多,供应商不会根据每一款车型量身定做,那样成本太高。可我们都知道,ESP虽然是一项电子设备,但对于车辆的控制却受到车辆本身综合作用的影响:不同的车型、不同的重心高度、不同的轮胎、不同的前后配重以及不同的悬挂调校都会对ESP的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我们的核心工作就在于,利用我们对整车的了解、我们的调教经验和对自己客户驾驶习惯的了解,判断ESP的介入时间和力度,既不过分压缩车辆的最佳性能,又避免强行干预对驾驶员的操作产生影响,使驾驶员感觉车辆不听话而产生害怕的情绪,又能够避免危险紧急情况的发生,达到一个最佳、最平衡的状态。“东风风光的工程师解释到。
在多轮调教中,工程师们会一次次记录分析车辆数据,把相关要求提给供应商,这才是主机厂的角色,也是主机厂工程师们的水平高下所在。
多种测试 360°安全保护
在雪地圆环测试中,工程师带着笔者体验了几圈。他从最外侧的附着系数尚可的车道开始开,慢慢靠近附着系数越来越低的圆心。工程师特意让车辆出现了失控甩尾状态,然后告诉笔者,什么时候ESP已经介入了,让笔者体验ESP介入的并不生硬。
按照工程师的提示,在连续的转圈中,笔者也数次感觉到了东风风光580上ESP的介入,并不生涩,车辆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的问题得到修正,驾驶和乘坐的流畅性也非常好。
ESP的调教背后尽显工程师的实战水平,在业内这被成为“标准部件客制化“,即:由零部件供应商提供基础设备,主机厂按照整车的定义对基础设备进行深入且细致的调校,使车辆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状态,又有自己的风格。其实,这更凸显了东风风光整车研发的思路正在向当今主流的造车理念看齐,结果与思路这二者是”鱼“与“渔“的关系。
工程师告诉笔者,风光580整车定义完毕后,整车体系的几十类对标标准和多达几百项的对标内容也很快制定完毕。风光580的整车性能、底盘、安全、制动方面的工作也就成为他们首要任务。研发之初,工程师们就提出了系统目标,到了验证阶段,不但要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更要跟供应商深入协作,制定最适合车辆的标准。在供应商改进之后,又要进行下一轮的测试。
“高寒测试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跟我们的车、跟供应商打交道。在许多人看来,每天都在不停地重复相同的工作,该是多么单调和枯燥的事情,“工程师说,”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每一天、每一项、每一次的调试工作,对我来说都是充满欢乐和愉悦的。我们的团队总有一些新鲜奇妙的想法冒出来,令我对风光580的调教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在对车辆进行持续的改进。“
风光580的其他安全配置无一不体现了工程师的思路。比如ABS和ESP。在对开/对接路面的测试中,笔者又坐在副驾驶上进行体验。
从车上下来后,工程师告诉笔者,在分离路面(也就是对开路面)上,一边是冰面低附着路面,一边是板油路高附着路面,车辆的制动距离和稳定性就成为了矛盾的两个因素——制动距离短,车辆容易发生甩尾,制动距离长,刹车不紧急就会装上前方的障碍物。
这时候,为了车辆不失控,车辆制动压力不能设定为太低,否则制动距离变得很长,但制动压力又不能设定得太高,否则车轮跟地面的摩擦系数不同,车辆很容易失控甩尾。
工程师们数轮调教和讨论,找到了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它甚至是比找到平衡点更聪明的做法,即引入驾驶员的因素,具体来说就是普通驾驶员在状况出现瞬间未必能立刻有所反应,此时车辆安全设备立刻介入但压力不会释放到最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驾驶员反应过来后,再把刹车压力放得很高,这样既能保证车辆的直线行驶,也能达到最好的制动距离。
在雪地超控道测试中,工程师不间断的在曲线半径不同的S型冰雪路面(多个S弯、U型弯和直道设计路线)跑道上行驶,验证底盘、制动、电子设备等整车综合性能。一个好底盘是一辆车的基础,它不仅能赋予均衡高质的驾驶乘坐感受,更能在根本上保证车辆的主动安全,东风风光的工程师们在底盘上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进行精细化调校,既保证驾驶感精准直接,也兼顾乘坐感舒适厚实。
在跟东风风光的工程师们的交流中,笔者深深的体会到,在产品的整个开发周期中,以上这些不过是车辆安全性能的缩影,类似这样体现风光580安全性能和工程师功力的细节还有许多地方。并且,一开始的被动安全设计和也体现了风光580全方位的设计思路。比如笼式高强度车身,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碰撞发生时驾乘人员的安全。
在智能配置方面,10寸智能平板 手机互联系统紧紧追随了当今主流消费人群的使用习惯,可以说是“互联网 “时代的造车思路。至于行车记录仪,名义上是电子设备,亦是安全设备,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比如国内车辆驾驶员新手太多、”碰瓷党“太多,整合进车内系统的前装行车记录仪,避免了后装对于车辆电子接口的占用,还避免了对车辆电路的改造,难道不是非常贴心的设计吗?
每一辆风光580都是工程师们呕心沥血的作品,整车定义、设计、验证,一环扣一环,风光580的产品安全性和智能性多位一体,既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又保证驾车的乐趣和便利。就像孕育一个婴儿一样,东风风光的工程师所做的一切只为精益求精,打造高级的品质。
据说,目前风光580已经基本通过SOP,那么离上市也就不远了,如果它的定价合理,营销跟上节奏,市场表现必然不负大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