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奥拓冷思考

(2009-09-17 11:12:05)
标签:

长安铃木

新奥拓

铃木

长安

汽车

新奥拓冷思考

新奥拓冷思考

我的有车生活是从奥拓开始的。10年来开过很多车,也换过不少车,但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陪伴了我6年精彩记者生涯的奥拓。

作为重庆第一个买车的新闻记者,作为一个在重庆负责跑汽车口的记者,对长安铃木有更多的了解和渴望。因为她不仅是为消费者造好车,她还关呼当地经济的发展甚至人民的生活。

全新奥拓王者归来,带来颠覆性的变革,震撼的价格,205000辆的订单……一片喝彩声中,我却陷入了冷冷的思考。

五代跨越负重而来

奥拓的中国之旅是1993年开始,20087月停产为新奥拓上市进行改建。当时引入中国的奥拓,在铃木奥拓历史中,是1984年的第2代产品。16年来,奥拓已经升级为第7代产品,而第2代奥拓在中国只做过几个小改款,就创造了50多万辆的销售奇迹,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微轿之王。

欣喜中带着悲哀!

很多人的轿车梦是从奥拓开始的……奥拓不只是一款车,她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发展的一段历史。

今天,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跨越五代的新奥拓归来了。准确的说,应该是第7代奥拓与全球同步导入。五代跨越,可想而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提升和变形,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颠覆。从内到外的革命性变革。你不买但一定要去看!

成都,一个令奥拓一炮而红的地方,一个奥拓拥有量全国1/5的城市。今天,新奥拓从这里震撼出发。

在痛失中国车市高速发展的黄金五年后,新奥拓要带领长安铃木从现昔日辉煌!

五代跨越是否太长?五代跨越是否太慢?负重而来的新奥拓带着太多期望。

新奥拓冷思考

一段不得不谈的历史

五代跨越重新出发的新奥拓已经不仅仅是一款新车,也是长安铃木“卷土重来”的决心的象征。这里也有一段不能避开的历史。

让我们来看一个数据,2009年前8个月,乘用车获得36.84%的同比增幅。同期长安铃木共销售91925辆,同比增幅仅9.3%。离长安铃木年初制定的“超过行业增长的15%的目标任务量”的目标相距甚远。

1993年奥拓进入中国,16年里长安铃木仅导入了4款车型。长安铃木仅依靠一款奥托支撑了五年。2000年,才有新车羚羊面世。正当长安铃木业绩稍有起色时,长安与福特的牵手引发了铃木的不满。双方虽有修复举动,但长安和铃木的关系迅速跌至冰点。铃木汽车暂停对长安铃木新车导入,还出现了昌河铃木的插曲。

在铃木与长安长达5年的博弈中,长安铃木始终处于“产品真空期”。直到2005年雨燕的上市,长安铃木已经错失中国车市发展最快的黄金五年。铃木中国之路有太多值得总结和借鉴之处!

如今,雨燕来了,天语来了,新奥拓也归来了!长安铃木坚定了发展精品小车的长期目标。

新奥拓引发微轿地震

奥拓是铃木汽车全球最负盛誉的车型,诞生于1979年。30年,全球范围内累计售出1000万辆,为铃木汽车赢得“世界小车大师”的称号。奥拓在中国50万的业绩,使其成为中国第一代经典小车。

王者归来,微轿地震。很清晰的一条线就是同级别竞争品牌全线优惠促销,变相降价了。加速竞争,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就这点来说,新奥拓功不可末。

对于承载太多梦想的新奥拓,长安铃木除了高调谈产品价格外,别的避而不谈,特别是对销量的期望更是忌讳没深。

据知情人透露,目前新奥拓生产线规划产能3万辆,按这个规模算到今年年底最多能生产万辆。而上市前20天的预定数已达5000辆,产能明显不足。

“新奥拓目前都是亏着卖,没有利润,很多都是进口件。要买就快点哟。”有内部朋友这样对记者说。

是否赚钱,这个记者没有办法去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为了保证质量和上市后的口碑,长安铃木选择了低利润甚至无利润策略,期望的就是这款车能走得更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